为分享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办学新成果,交流“双新”背景下素养导向的学教方式变革新探索,5月18日,由杭州市教育学会、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博物馆联合主办,杭师附小、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办事处联合承办的2023“我在博物馆上小学”论坛暨“场境学习”论坛·校园“童博节”活动。
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方展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江琳,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龚上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等参与活动。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表示,杭师附小举办本次论坛活动意义重大。杭师附小“我在博物馆上小学”这一教育品牌的提出,让博物馆成为了传承文化、传承文明的桥梁,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教育综合改革举措,为打造上城教育共富新标杆贡献了附小力量,也为促进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美好教育引领区建设提供了“附小模式”。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我在博物馆上小学”题词。现场进行了上城区 “博物馆型校园”授牌以及“我在博物馆上小学”揭牌,还举行了《我在博物馆上小学》理论成果发布仪式。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长俞富根带来《我在博物馆上小学:走向场境学习的实践新样态》为题的主旨讲话。杭师附小通过创设场境学习“五位一体”新型场域、创构场境学习“五育融合”课程罗盘、创生场境学习“五式五步”运行图谱、创新场境学习“五大赋能”推进机制,让博物馆改变育人现状、重塑育人价值,让“我在博物馆上小学”指向完整儿童培育。
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方展画作了题为《场境学习:新时代新教育的新呼唤》的主旨报告,他从场境为态、开放为范、项目为核、素养为本四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自己对场境学习的理解,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来自杭师附小的两位教师以《人民币上看中国》进行博物馆学习项目创新,探索指向五育融合的课堂价值重塑,两堂精彩的场境课堂分别在杭师附小学术报告厅和中国财税博物馆南宋古钱币厅同步进行。
杭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陈万勇、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庞科军对场境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从场境为态、开放为范、项目为核、素养为本四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课堂,认为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梳理,将课堂学习设计与基本要素进行勾连。一节好的课堂能让大家有更大的讨论的空间,附小场境课堂为大家呈现了一种尝试,提供了一次思考。
杭师附小校长俞富根、浙江自然博物院书记兰国英、杭师大教授王雁琳、 杭师大马院副院长龚上华、浙江教育报主编言宏、六年级学生代表孙一丹等围绕“我在博物馆上小学”这一主题开展了智慧碰撞。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金卫国为本次大会作了总结。他认为附小是一个能保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地方,孩子们浸润在场境学习中,进行项目化的深度学习,在分享中培养兴趣涵养,这是能够启蒙文化自信,是与物对话,是没有老师的学习,是很快乐的学习。他指出,我们需要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将博物馆现成资源有效转化为教育资源,还要研究完整的概念体系去介绍场境学习。杭师附小在未来还将继续探索,让“我在博物馆上小学”这颗种子开出更美的花。
杭师附小“我在博物馆上小学”的办学新样式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开辟学习空间、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构建了一条高质量学习的新路子,实现博物馆资源和学校资源共享共建,让无边界、无距离的学习为学生成长发展赋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