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嘉兴秀洲区:以巡促治 助力“非粮化”整治

    潮新闻 通讯员 赵汲 记者 郁馨怡2023-05-11 00:11全网传播量175
    00:00
    00:00

    近日,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的田青村,腾退后改种小麦的400多亩农田即将迎来丰收。

    田青村藕塘腾退前

    田青村藕塘腾退后

    田青村原有997.53亩藕塘,田青村村委会主动谋划,2022年6月,计划将当年底到期的698.37亩的藕田开展腾退整治,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为顺利做好清退工作,及时开展粮食生产,村委会工作人员多次与三位种植大户进行沟通劝导,宣讲耕地保护政策,让大户知悉当前法律法规和土地保护的主体责任。三位大户对此也表示十分理解,且表达了今后愿意种植粮食的意愿。考虑到自2013年开始,他们便在田青村种植莲藕,村里建议通过公开协商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让他们在这片曾经挥洒汗水的土地上,继续发光发热。

    “去年12月,已有435亩藕田率先完成腾退,播种下了小麦,今年下半年全部完成997.53亩藕田的腾退,并种下水稻。”田青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秀洲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针对省委巡视指出“秀洲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防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不够有力”等问题,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指导、依法依规、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清理腾退、调整优化等措施,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问题整治优化工作。

    粮食功能区调整优化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近年来秀洲区大力推进的退“非”还粮工作。目前,秀洲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面积2.42万亩,调整优化后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6.0356万亩,包含329个地块。

    接下来,秀洲区将重点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后管理,通过出台《秀洲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办法》和《秀洲区抛荒耕地综合利用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着力构建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非粮化”整治,让“良田”回归“粮田”,全力以赴守护“浙北粮仓”,以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筑牢粮食“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