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两辆货车迎面相撞。从网传监控视频显示,事发地点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小河村的一条乡镇道路上,一辆绿色货车正在缓慢向前行驶,迎面驶来另一辆速度较快的红色货车,两车发生剧烈碰撞,相撞瞬间扬起大量沙尘。事故现场一片狼藉,车辆零件及周边树木散落一地,其中一辆货车车头因撞击严重变形。
现如今物流发达,货运兴盛,由货车引发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货车已成为了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安全的一大隐患。有数据显示,柯桥区每年因大货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数量的3.3%,且这些事故破坏性大,现场往往惨不忍睹,大货车的行车安全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防止大货车成为“大祸车”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学生体验货车司机视角:车身旁站着三四十人,只看得见三四人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遵守交规,远离大货车,养成安全文明出行习惯。”日前,为了让大货车引起更多孩子们的关注,柯桥交警大队柯南中队将大货车“开进”了课堂。
当天下午,在湖塘中心小学型塘校区,柯南交警中队指导员钱佳成作为宣讲民警一边提醒学生们,一边分别在大货车的前部、右侧、左侧和尾部划出盲区范围,并邀请了其中一名学生坐进驾驶室,测试通过车窗和后视镜,观察是否可以看到其他同学。
“上车之前,其实能看到有三四十个同学。但是上车之后,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有三四个同学。”令体验学生惊讶的是,坐在驾驶室里,通过车窗和后视镜根本无法看到位于盲区内的同学,这就意味着,有时候人或者车辆就在大货车司机眼皮底下,他也根本看不到你,你很有可能存在被碾压的风险。“大货车由于车体比较高,轮胎比较大,驾驶员借助后视镜或者直接通过车窗观察路面情况时,会产生很多块看不到的区域,这些区域就称为大货车的盲区。”钱佳成说,他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可以直观了解到大货车的盲区范围,以及深刻感受驾驶盲区的危险性。
“现在想想挺让人后怕的,因为我们平常过马路的时候,觉得隔了一两米也挺安全的。通过这次沉浸式的体验,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大货车还是私家车还是有挺多盲区的。”学生钱政元说。
警惕大车右转“内轮差”:右转时极易发生事故,千万不要和大货车抢道
大车右转内轮差究竟有多可怕?因为大车载重沉,驾驶人视野盲区大,同时在右转弯时存在内轮差,一旦有行人、车辆误入盲区,轻则伤,重则亡。
今年3月21日晚高峰时,在安昌街道钱滨线与下大线路口,一辆右转弯的重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将路口等红灯的电动自行车碰倒……监控中显示,事故碰撞也就几秒钟的时间,好在电动车骑行者佩戴了安全头盔,她自行从车底爬出后,被紧急送医,最后无生命危险。
今年4月9日下午3点左右,在柯岩街道镜水路与柯南大道叉口也发生了一起一辆右转弯的重型货车与自行车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所幸货车驾驶员比较敏感,及时发现停车,积极救援,未酿成惨剧。
这两起交通事故都与货车右转“内轮差”有关。众所周知,大车的前、后、左、右四个区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盲区,右侧盲区中最危险的是大货车右转弯产生的“内轮差”。大货车右侧盲区约在货箱末端至驾乘舱末端位置,且距离货车宽度约为1.5米的范围,货箱越大盲区越大。
因此,非机动车、行人以及小型车辆,在通过路口时,千万不要抢先超越正在转弯的大型车或贴着大车车头行驶,尽量和大型车保持足够大的安全距离,越远越好。
时刻敲响安全出行警钟:大货车行驶时惯性大,和大货车保持足够距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与大货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一些大货车为了“多拉快跑”,不顾交警查处,私自改车、超载。
“由于大货车本身自重太大,发生紧急状况时反应速度迟缓,再有很多大货车的车主擅自改装车辆,造成大货车过重超载行驶,使汽车制动效能下降,再加上惯性作用,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追尾车祸,甚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还会造成货车翻车。”柯桥交警大队柯北中队中队长丁建春向记者介绍,柯北中队辖区内大货车比较多,与普通的客车相比,货车的监管很难精细化,安全行驶还是要依靠司机本身。
因此,丁建春提醒货车司机,要四个步骤进行,右转弯一停、二看、三起步、四慢行通过。无论前方是否有行人、非机动车过斑马线,都要在斑马线停止线前停车等候,从左至右分别观察车辆左侧、车头前侧、车辆右侧是否有来车或行人进入盲区,提前做好预判,确认安全后缓慢启动车辆,驾驶员注意启动车辆后要不断观察左右后视镜,慢行完成右转弯,严禁急踩油门。
“路上一旦遇到货车,千万不要和他们硬碰硬。”丁建春一再表示,切记不与大货车并排行驶;不要和转弯的大货车抢道;不要长时间在大货车右侧行驶,因为所有车辆右侧盲区都比左侧盲区大,大货车更是如此。同时,不尾随大货车,因为会阻挡视线,也避免大货车货物撒落产生危险;后面有大货车,及时变道远离,避免大货车刹不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