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哪儿”旅行网联合小红书发布《五一旅行趋势报告》,认为“上香青年”将是2023年的十大旅行趋势之一。大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寺庙类景区销量同比增长367%,其中90后、00后是催热寺庙游的核心动力。
年轻人爱进寺庙,这事怎么看?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疫情结束,旅游业复苏,比起“人挤人”的商业街,一些寺庙旅游景点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和主动宣传,不少寺庙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吸引着年轻人,拜佛烧香成了一种既传统又时髦的文化体验,激发了他们去寺庙旅游的兴趣。
从内在原因来看,这也是青年人正常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寺庙中,年轻人可以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等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在静坐聆听和燃香祈福中寻得片刻安宁,舒缓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压力,为未来蓄积更多的能量。
因此,笔者认为,年轻人拜佛上香并非不上进,我们不仅要看到年轻人上香时的“岁月静好”,更要看到他们离开寺庙转身投入激烈竞争中的身影;我们不仅不应对此妄加指点,反而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理解和关心,真心读懂他们的困惑焦虑,并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强他们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和信心。
首先,关心青年人的实际难题。这其中,最大的困难当属就业难,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推动教育更好面向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更有针对性、前瞻性,更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为青年就业提供更多选择;比如,通过数字技术增强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让求职者更好地了解各种工作机会、要求和待遇,同时也帮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求职者的技能和背景;又比如,建立包含兴趣爱好、技能水平、发展潜能等多种因素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准确地反映青年人的实际能力和价值,改变就业评定中的唯学历论,等等。
其次,关心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当前,很多年轻人陷入到严重的内耗之中,这里既有外在压力的原因,也有自身心理建设的问题,特别是安全感的缺失。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为“优越感”而活。但现在,不管是考研考公中落榜的大学生,还是其他面临就业难题的大学生,安全感越来越少。因此,关心青年人的心理健康仍需从实从细,要从多方面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既平和从容又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第三,增加社会文化环境的张力。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些人动辄喜欢批评青年人不上进、“佛系”、“躺平”等等,恰恰说明了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张力还不够。由此,整个社会应更多地包容和接纳多元性和差异性,更多地走近年轻人、理解年轻人、关心年轻人,在理解、包容和疏导中,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有句话说得好,“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或许,这个假期,我们不妨和年轻人一起上上香、煮煮茶,谈谈怎样理性看待阿德勒所说的“优越感”,谈谈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既有烦恼又有欢笑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