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嘉兴?江南水乡,风景如画,人才济济,经商有略,百姓安居。这,就是嘉兴。
当厚重的人文,遇到独特的地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小镇和街道,便在历史的长河里拔地而起,构建出嘉兴的轮廓。
百年变局,唯变不变。浙江日报嘉兴分社联合各融媒共享联盟单位推出全媒体策划《镇街72变》,通过全方位、矩阵化的融媒报道,从观察各地镇街跃迁式发展,打开一扇观察嘉兴蝶变的窗口,一扇聆听浙江故事的窗口,一扇窥见中国式现代化奋斗之路的窗口。
海盐之春,正是这座千年古城最迷人的时节。
武原街道是海盐的城关镇,这些年,拔地而起的高楼、四通八达的路网、生机盎然的绿地、整齐美观的小区,让当地百姓有了更多更实在的幸福感。
去年,武原街道实现生产总值176亿元,同比增长3%;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9%和6.9%。此外,该街道还连续夺得县前三季度红旗奖,获2022年度各镇(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品质和精致,是生活在这里,或到过这里的人最大的感受。这两个词,正成为武原街道发展最深层的底色。
打开发展新格局
产业与城市同步成长,见证着海盐武原街道奋斗的青春、创造的精神。
这些年,武原街道紧抓工业质效提升,深入实施“雏鹰计划”、“凤凰行动”等,并打好“腾笼换鸟”和“亩均论英雄”组合拳,为经济发展聚起新势能。
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联翔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墙布第一股;丹麦丹佛斯集团多次在此追加投资……如今,优质企业和项目聚沙成塔,武原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蔚然成风。
去年,武原街道64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22.84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制造业投资4.49亿元,同比增长约40%。全年共招引各类项目36个;完成亿元以上备案内资工业、服务业项目共5个,引进2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3个。
这两年,海盐日出在嘉兴乃至长三角一带“出圈”,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不到清晨4点,观海园就已经排满了前来“追光”的人,这也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发展。
去年起,武原街道以此为契机发展“日出经济”,持续擦亮“海上观日出”品牌,撬动滨海旅游突破发展,让“日出斗金”更有含金量。
有颜值更有气质
春日午后,漫步建设中的海盐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清末明初的北大街27号建筑经一年多时间的修缮,主体部分已修旧如旧,精致细节刻印着这方土地的源远流长,接下去将导入历史展陈等功能,进行活化利用。
围绕“千年古城、江南水乡、滨海新城”的定位,近几年,武原街道正全速打造一座具有海盐辨识度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建设“杭州湾面海第一城”。
梦湖公园建成开放,吾悦广场“扎营”城西,融创水乐园连续两年开园迎客;北大街(历史文化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天仙湖公园初步建成;主城区10条有机更新道路同时启动……这座千年古城的变化可感可知。
除了城市品质与颜值越来越高以外,武原的乡村也越来越有活力。武原街道党委书记李全发认为,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的乡村振兴,必须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农民作为农村生产者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深度融合、全民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
为此,武原街道发挥长三角中心的地域优势,通过引进中化MAP海盐项目、稻虾米产业数字化项目等,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打响了武原特色的农业产品品牌。
托起稳稳的幸福
民生有温度,幸福才有质感。
“停车难”问题被缓解、老旧小区焕然一新、社区服务24小时在线……对武原人来说,和谐宜居,就是幸福生活的模样。
为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武原街道还持续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积极承接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去年累计办理1.6万余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在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方面,武原街道每年都会向低保对象、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并推出农村公益岗位和残疾人公益岗位。
“我们还积极建设现代社区,满足百姓的多元化需求。”李全发说。武原街道结合不同社区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抓人事改革,优化基层治理队伍;光明社区打破原有管理机制,将金星村、华星村、光明社区三套班子深度融合;南门社区、海兴社区则由街道中层骨干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增强社区运行效能。
“接下去,我们将在加快项目建设、丰富城市业态、提升城市品质、完善治理体系等方面出实招、想实策,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李全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