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杭州相继出台《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浙江省地方标准、《杭州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两项新政,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
4月25日,杭州市残联、市人社局联合召开杭州市残疾人就业新政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及新政内容,并发布2023年残疾人就业增收共富十件实事。
生活补贴、租金补贴、创业扶持……
杭州率先构建五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
“我们将重点强化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通过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补贴和超比例奖励补贴等政策,推动用人单位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发布会上,市残联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采取“一五五”的框架结构,即一套指标体系、五大重点措施和五项保障措施,优化残疾人就业结构,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
《行动方案》充分融合人社部门就业创业政策,明确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纳入人社部门就业困难人员帮扶体系,就高享受相应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我们还在全省率先提出五位一体的残疾人就业促进机制,构建示范引领的就业环境、强化人岗相适的就业能力、创造渠道多元的就业机会、优化梯度合理的就业层次、打造更专更智的就业服务。”
毕业2年以内残疾人大学生从事灵活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可按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申领社保补贴;新认定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10万元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劳动者,可申请最高5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鼓励各地开发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鼓励基层创新,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和残疾人就业需求开展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千方百计破解残疾人就业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持续优化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途径,实现增收致富。
惠及50多万残疾人就业
基本构建残疾人就业专业化服务体系
3月初,由省残联归口并组织实施,市残联牵头组织,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全国首个《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的发布。
“《服务规范》的发布,有效填补了行业空白,将惠及全省包括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社会化助残机构在内的8000多家服务机构,以及全省50多万名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市残联负责人介绍,本标准聚焦残疾人群体及用人单位的就业服务需求,围绕职业适应评估、职业指导服务、职业康复服务、职业培训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创业指导服务等六大服务项目,详实地规范了具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指标及要求,特别是对于言语、听力、肢体、智力、精神等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就业服务要求分别作了相应的规定。
譬如:在“职业适应评估”环节,应根据残疾类别等级、岗位需求等情况开展残疾人职业适应评估。在“职业指导服务”环节,要针对肢体残疾人的残疾部位,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并为其匹配合理化行业岗位;针对言语、听力残疾人,应针对其言语沟通和思维逻辑,合理匹配具体岗位;针对智力精神残疾人,应聚合社会助残资源,精准开发符合其能力的岗位,为其职业培训、就业实训提供合理化建议。
据悉,本标准的发布基本构建形成了以《残疾人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和“三个百分百专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杭州市残疾人就业专业化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化手段优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进而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与新业态新模式有机融合。
实行“三个100%”
推出残疾人就业增收共富十件实事
发布会上,杭州市残联推出残疾人就业增收共富十件实事,分别是:
一、加强就业评价。依托杭州市残疾人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做好对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就业环境和就业质量评估监测。
二、完善政策支撑。出台并实施《杭州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立足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机会、就业结构和就业服务五个维度,推出14项就业服务举措。
三、规范就业服务。发布并推广《残疾人就业服务规范》,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要求,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四、实行“三个100%”。新增残疾人就业1750人,其中稳定就业550人,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100%就业;当年度培训残疾人2800人次,确保有培训诉求的残疾人100%接受至少一次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做好130名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服务,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应届残疾人大学生100%就业。
五、打造培训平台。推行“我要培训”应用场景,优化“技能大学堂”云培训平台,为全市3300名有培训意愿的残疾人提供线上培训。
六、搭建就业平台。推行“我要就业”应用场景和应需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搭建供需匹配、无缝对接的就业服务平台。
七、实行安置奖励。落实用人单位奖补政策,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2万人以上。
八、强化机构赋能。持续推进“五进”残疾人之家专项行动,规范提升206家残疾人之家,实现每个区、县(市)均建有1家以上综合型、示范型的残疾人之家,创建一批微型残疾人之家,赋能5000名残疾人提能增素、就业增收。
九、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帮扶性就业项目,持续开展联乡结村活动和东西部协作,助力200名农村残疾人提低扩中。
十、聚合社会助残。整合圆通、海亮、建设银行、特教学校等资源,深化圆梦家园、融爱星面馆、阳光易融和赋能扬帆等社会化助残项目,助力55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为100名心智障碍残疾人提供支持性就业实训服务,为4000名创业残疾人提供金融惠残服务。
会上,杭州市残联和市第一技师学院进行杭州市自强工匠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合作协议签约,后续双方将实施“残疾人工匠帮扶工程”和“校园残疾人匠苗培育工程”,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满足残疾人精细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强素赋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