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浙江日报》第12版
“海风轻吻碧波漾,金条夜舞是故乡。”玉环鼓词《渔民小调》,诵唱着浙江沿海的这座海岛。依海而生,拥湾而兴——海,是玉环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就在2021年,这座从山水画中走出来的海岛之城,拿下了由中央财政补助的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包括对当地东部砂砾质岸线、海堤生态化以及乐清湾红树林进行全面生态修复。如今,从鸡山到洋屿,从五门到鲜叠,从一颗颗卵石到一处处沙滩,从一片片红树林到一座座新堤坝,数十公里的海岸线修复,正从一点一滴的量变逐步升级为绿岛蓝湾的蝶变。
守护生态底色
绘出美丽岸线
春天的海,温柔而含蓄。退潮后,下青塘村海滩上的红树林成片地冒出来,嫩绿、翠绿、墨绿,一簇簇缀在海边。海风吹过,飒飒作响。走近了细看,林下的海泥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不时有小螃蟹、跳跳鱼现身。
红树林(幼苗)
“这种被称为‘滩涂清道夫’的植物,之前大多生长在我国福建以南地区,偏寒地区难见踪影。近些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红树林不断突破生理极限,它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北纬30度附近的浙江沿海。”相关专家表示,这片红树林目前还属幼苗,但在前期的精心呵护下,已对周边生态形成了“绿色屏障”,在提升岸线颜值的同时,吸引了不少鸟类前来栖息,未来还能起到防风固堤、净化海水的积极作用。据该项目建设单位玉环市城建集团统计,为提升当地近岸滩涂盐沼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此次修复工程共计在大麦屿下青塘滩涂种植红树林72亩,以及玉城、海山等玉环西部海岸补植与保护红树林600亩,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逐步实现“岸绿、滩净、湾美、岛丽”,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红树林“看家护院”的同时,一道道坚固壮观的海堤,亦筑起了玉环抗台、防洪、防潮、排涝的铜墙铁壁。沙门镇沿海的工业区,原本是晒盐场,台风一来,海水倒灌、房屋破损是常态。如今,昔日的晒盐场变身坐拥一线海景的绿色工业区,脏乱无序的滩涂已是车来车往的海滨大道。这里的海岸线不仅筑起了长达两公里的堤坝,还建起了集休闲健身、观景游览于一体的海边游步道。“新堤坝不仅能防洪减灾,紧挨着的游步道到了节假日就成为附近厂区、社区举办户外活动的热门场地。”沙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玉环半岛最南面的鲜叠沙滩,4.7万平方米的沙滩修复、440米大坝的提升加固,以及新(重)建的水闸、堰坝和两座桥梁,都将迎来竣工。“自1997年建造至今,鲜叠大坝历经20多年的风雨,坝体出现严重沉降和开裂,近岸植被遭受破坏,对后方保护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而此次整治与修复工程,可以让它重获新生。”玉环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专班相关专家表示。
日岙村卵石滩的新建堤坝将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海岸线的生态可持续性。
同样遭受海潮侵袭的,还有位于沙门镇的日岙砂砾质岸线。这里原本是一处最具玉环特色的天然卵石滩,未整治前常有当地百姓或游客慕名翻山而来在此看海嬉水。可此处岸线受海浪侵蚀已久,常发生滑坡、塌岸等情况,影响了岸边的植被生长和耕地保护。历经一年多的修复,这处石滩如今已现惊人蜕变:石滩上的垃圾和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光滑的卵石;两排银白色的扶梯,仿佛两对笔挺的西装领子,从高高的海堤上对称延伸入滩。“修复后的海堤和沙滩,硬件上已符合升级成临海亲水景观的要求,后续我们将引进旅游资本,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好这片石滩。”日岙村村干部表示。
随着三大工程、八个子项全面进入收尾,预计到今年夏天,玉环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将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7.4公里、盐沼整治修复面积3.89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40公顷,修复受损的海岸带、海岛生态环境,恢复近岸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岸线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岸线稳定性和自然灾害防护能力,完善海洋生态系统保育保全,为玉环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扛起千斤重责
克服重重难关
洋屿岛
新春伊始,玉环市委、市政府发出重大项目建设“勇争先、强执行、促赶超”的号令,玉环市城建集团及工程各方主体闻令而动、铆足干劲,以奋进姿态、战斗状态,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每一个施工节点,以迎接今夏的竣工与验收。
然而,相比一般陆地工程,海洋建设工程受风、浪、潮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极大,施工困难重重。在当地风浪最大、海水最深的岸线之一大门坝,工程负责人表示,由于每月只有7—8天才能进行露滩施工,且每天只有2—3小时的作业时间,他们的日常就是“跟潮水抢时间”,昼伏夜出已是常态。“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等完工后,不仅逐步形成的牡蛎礁可增加近岸海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堤岸后方的防护林还将架起海岸与陆域之间的过渡带,起到缓解灾害冲击、降低海堤失稳风险等积极作用,扛住不时来袭的大风大浪。”
大门坝水下作业
由于此次修复工程的对象是几十处截然不同的海岸环境,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方案,成为工作专班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地针对不同的修复位置,一对一详细制定工程方案,如对于乐清湾内退化的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开展互花米草清理、红树林补植、边界防护、底栖生物恢复、红树林监测和研究等措施,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对于东侧的砂砾质岸线,则结合不同岸滩的地形地貌、波浪动力、自然粒度和坡度,开展补沙、清理平整、边坡岸线防护、后侧海堤修复及配套设施建设,拓展现状海滩格局,保护珍贵的砂砾质岸线资源;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生态功能不足的海堤人工岸线,则通过植被恢复、堤前贝类附着、“生态多孔隙仿巨石”等护面改造、堤顶绿道、堤后坡生态提升、堤后防护林建设等,全面筑牢海堤生态安全屏障。
在设计过程中,一系列“黑科技”也应用进来:数学和物理模型对沙滩形态和后方海堤设计进行多方案优化计算,克服海堤波浪反射和渗漏对沙滩的侵蚀影响,降低了沙滩泥化的风险。在海堤生态化建设中,基于“生态低碳”理念提出采用“砼生态嵌缝大块石技术”“四脚空心块提标技术”“后置挡浪墙”等全新技术,增加护面孔隙率40%以上;并将挡浪墙隐藏在堤身绿化带中,促使堤身带植被覆盖率提升至69%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生态海堤的生态友好性,兼顾了民众亲水观海的体验感和安全性。
由点向线、向面逐步扩展,从“点上开花”到“以点带面”“串珠成链”,这里的海岸线正徐徐展开一幅美丽生态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玉环看来,护好绿岛蓝湾,是千斤重责。在洋屿、在鲜叠、在坎门,随着滩面清理、卵石铺设、铺沙修岸,当地海滩沙质泥化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一处处海湾正恢复为自然优美的沙滩景观,在为居民、游客提供安全、优美游览环境的同时,通往这些景点的主要干道、沿线景观和绿化改造等基础设施都得以全面提升,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开启蓝色引擎
助力海洋经济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也许每个人心头都萦绕过这样的海梦,如今这些赶海的“标配”组合,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玉环的一众海岸景点。
鸡山岛
鸡山岛的大火车沙滩,近日修葺一新。一旁,一栋崭新的海边小屋正在装修中,房东阿贵刷着户外围栏,计划着今年5月开门迎客。这位在直播平台上坐拥数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去年看到家门口的沙滩“旧貌换新颜”后,就动了把老房改建成民宿的念头。这两年,像这样的一线海景民宿,在距离客运码头仅20分钟航程的鸡山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今年春节,码头的摆渡船马不停蹄地往岛上输送了上万名游客,也让这座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离岛,有了浓浓的烟火气。冬去春来,渔嫂在温暖的春日下补网;岛民在码头热情叫卖自制鱼干;层层叠叠的彩虹房屋,充满了海岛特有的人文风情……
在这次修复工程中,仅鸡山岛就有7处沙滩和卵石滩焕然一新,修复面积近2万平方米……好生态好风景带动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鸡山岛也连续三年举办闯海节等活动,让这座在东海上默默无闻的寂静小岛一跃成为集海鲜美食、渔家体验、民宿度假为一体的慢生活休闲网红海岛,吸引了一批文旅运营管理团队、台州本土设计师、咖啡师、文创青年的目光,他们纷至沓来打造了望福里、梦澜海悦等民宿,以及海岛咖啡厅、临海书房等令人叫绝的文旅产品,结合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渔文化、美食元素,推出了一系列揽海景、品海韵、尝海鲜、享闲适、感自在的时尚休闲产品,携手本岛的渔民、居民努力开启期盼已久的共富之门。
乐清湾跨海大桥
【数读蓝湾】
国家级蓝湾项目:
总投资5.1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完成海岸线整治修复7.4公里,盐沼整治修复面积3.89公顷,红树林修复面积40公顷。
(图片由玉环城建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