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媒体通气会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举行。会议介绍了大运河秀洲段基本情况和文化建设成果、秀洲区大运河文化遗产和运河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等内容。
“大运河秀洲段河道是江南运河的一部分,为江南运河浙江段的起点,也是大运河由苏入浙的第一站,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旅资源。”秀洲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汤琴芳表示,秀洲区将本着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古为今用、强化传承、绿色生态、融合开放的原则,在重点项目建设、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活动、文旅融合等方面加大建设,全面提升大运河秀洲段文化带风貌,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秀洲段建设,形成一条可体验、可触摸、可感知、可传承的诗路画语江南运河文化带。
大运河秀洲段贯穿秀洲全境,全长约37.67公里,沿线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在文化遗产方面,有世界文化遗产点1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个、省级文保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个、名人旧居故居5处和革命旧址4个;在文旅资源方面,沿线洒落着一批独具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景区景点、美丽村落、历史古镇、文化遗存、传统民俗等;在历史名人方面,有诗词经学大家朱彝尊、辞赋家严忌和严助、状元朱国祚和沈廷文、天文学家张雍敬、辛亥革命先驱龚宝铨、物理学家张绍忠、科学巨擘陈世骧、教育家张印通等名人志士。
在大运河的滋养下,秀洲区持续释放江南水乡文化独特魅力,文艺精品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已经成功举办八届,王店镇赏梅文化旅游节、洪合镇槜美洪合文化节、新塍镇元宵民俗文化节、王江泾镇“运河之韵”系列节庆活动等“一镇一品”大运河文化品牌活动也精彩纷呈。
近几年,秀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按照“保护优先、活态传承”的原则,围绕实施保护工程、唱响地域品牌、推进文旅融合等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保护力度,积极探索大运河保护与利用新模式。
借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势,2018年,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四年多来,度假区已累计完成投资额超40亿元、累计引进游客量超500万人次。依托嘉兴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王江泾镇先后引进后新桥千里集文化产业园、蛙偶新时代未来乡村文旅园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并规划《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十四五项目计划》,全力推进姚家大院、港南埭、度假区景观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秀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发展能级。
今年,从“秀湖时代”迈入“运河湾时代”,秀洲区将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全面制定文旅融合发展规划。
同时,以运河湾新城建设为重点平台,依托大运河秀洲段综合治理与保护项目(先行示范段)工程,以运河为综合发展轴,以“诗路画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目标,加快高质量要素集聚、高品质城乡建设。
“今年,我们重点开工建设运河湾新城城市有机更新一期项目-京杭大运河综合示范段工程,主要包括堤防提标、生态通道建设、文创中心和水秀场建设、绿道系统联通及景观亮化提升等工程。”运河湾新城建设指挥部宋凌丽表示,目前,他们正与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秀洲分局等部门进一步对接项目用地问题,进行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启动段施工图编制,计划4月底前进场施工,开启运河与新城交汇共融的新篇章。
运河文化“活起来”“靓起来”,下一步,秀洲将继续办好江南运河文化系列活动、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朱彝尊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继续推出运河主题休闲文化项目和活动、开发运河相关文创产品,规划运河二十四景、绘制大运河文脉传承水墨长卷等文旅融合文艺精品,切实提升大运河秀洲段特色文化标识的显示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