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的种植条件和精良的加工工艺,让杨庙雪菜成为嘉善县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6年和2021年,杨庙雪菜更是跟随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三号登上太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
小雪菜,大梦想。最近,由天凝镇光明村和天凝镇9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的“强村共富体”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测算,购销模式的变革将为当地雪菜种植户实现增收15%,单人月均增收达5000元。从农家小菜到“飞”上太空,从散户种植到规模经营,一条以雪菜产业为载体的共同富裕发展路径清晰可见。
在位于嘉善县天凝镇光明村新街15号的嘉善县东麟湖蔬菜厂内,工人正在对腌制好的雪菜进行检验和包装,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航空雪菜”走下生产线,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但全国种植雪菜的地方数不胜数,两次登上神舟飞船,入选航天员“太空食谱”,杨庙雪菜到底凭什么?嘉善县东麟湖蔬菜厂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蒋惠云表示,面对众多竞争对手,东麟湖雪菜能够脱颖而出,靠的还是自身“硬实力”。“天凝镇种植雪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并享有‘中国雪菜之乡’美誉,雪菜产品早已美名远播。这里的土壤以水稻土、潮土为主,质地中壤至轻粘,微酸性至中性,我们的雪菜种植基地位于东麟湖和西麟湖之间,这里水分充足,同时没有污染企业,非常适合雪菜生长。”
在蒋惠云的办公桌上,鲜艳的党旗分外引人注目。作为地地道道的光明村本地人,“吃着家乡雪菜长大”的他当初从工商部门的一名干部到“下海”办厂的企业家,目的非常纯粹,就是为了带动邻里乡亲致富增收,经营多年,他的初心始终未变。
雪菜“飞天”,产品附加值也有了质的跃升。据蒋惠云介绍,目前嘉善县东麟湖蔬菜厂在嘉善的雪菜种植基地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尤其是采用古法腌制技艺的精品雪菜,主要还是依赖本地农户供货。“现在新鲜雪菜的市场价每斤在0.5元左右,腌制好的每斤可达2.5元,农户种植雪菜的收入是种植水稻的3倍,虽然比较辛苦,但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收购乡亲们的雪菜时,蒋惠云创新实行保护价制度,即设定一个保底价格,如果雪菜市场价低于保护价,则按照保护价交易,反之则按照市场价交易。虽然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蒋惠云却认为这是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双赢”。“企业有稳定的雪菜来源,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对于双方都是利好的。”蒋惠云表示。
“我们都是村里的雪菜种植户,以前收入很一般,现在到厂里上班,赚到的钱比以前翻了一番。”在嘉善县东麟湖蔬菜厂采访时,员工蔡阿姨如是说。嘉善县东麟湖蔬菜厂的员工几乎都是当地村民,共有40余人。原先散户种植、腌制雪菜,村民年收入仅2万元不到,现在在厂里工作,年收入可达4-5万元,整整提高了一倍。
“这款笋丝雪菜口感非常清爽,适合做早餐小菜,现在一斤装的5包只要32.9元,想品尝的可以点击链接下单。”近日,浙江嘉善杨庙蔬菜厂的抖音账号“杨庙旗舰店”已连续开播7天,雪菜、大头菜和笋丝雪菜等“拳头产品”累计销量均在2万袋以上,过硬的产品质量为店铺赢得了“方便又好吃”“富有江南味道”“开胃下饭”等好评。
今年2月,浙江省商务厅公布《全省首批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嘉善县雪菜“共富工坊”入选,浙江嘉善杨庙蔬菜厂打造的电商销售平台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据浙江嘉善杨庙蔬菜厂负责人蒋森林介绍,原本蔬菜厂出品的雪菜70%都是销往大型商超,但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逐渐兴起,线下销售量也明显降低,让蒋森林做出了走高端精品化生产和线上销售的策略。
所谓高端精品化,其背后依托的是杨庙本地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雪菜古法腌制技艺。在嘉善县东麟湖蔬菜厂和浙江嘉善杨庙蔬菜厂可以看到很多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瓷器坛子,这些“老坛”就是古法腌制的“法宝”。不同的坛子腌制出的雪菜各有风味,相比于工业化的腌制生产线,古法腌制有利于雪菜发酵,所以腌制出的雪菜成品率高,香味、鲜味也都更好。凭借独特的腌制手法,让杨庙雪菜腌制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比零售的价格来说,高端精品化的产品质量更好,价格翻一倍,销量也非常可观。我们抖音、拼多多的销量比较大,去年一年仅抖音平台的销量就有9.3万单,全国各地除了西藏自治区因为物流原因无法送达,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销售。”蒋森林表示。
据介绍,杨庙雪菜自开创电商直播销售模式以来,雪菜直播销售量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销售量同比增长100%,相比传统线下渠道销售,电商直播模式的产品售价平均高出20%,为提高当地百姓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杨庙雪菜古法腌制基地、共享实验室、农产品展销中心……走进位于天凝镇的雪菜产业化综合体,从种植、研发、生产到销售各环节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据天凝镇农业农村办主任朋元介绍,这里计划于今年5月启用,由10家低小散雪菜腌制企业兼并重组而来的3家股份制现代农业企业将正式进驻。
这是天凝镇推动雪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通过企业兼并重组,该镇打造种植、腌制、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农产品体系。依托农合联阵地和数字农业中心等,提升雪菜等农业产业显示度。通过启动电商中心、科创实验室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室建设,与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就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推广,节水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稻加综合种养、雪菜行业提升、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
在修炼好“内功”的同时,做好污染防治也是综合体打造的题中应有之义。综合体周边配套建设710亩农业小微产业园打造雪菜种植示范区和古法腌制基地、污水处理系统,腌制和生产尾水也将进入专业处理设备纳入污水管网,在做强产业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雪菜产业化综合体建设为天凝“共富工坊”的打造奠定了基础。由镇党委牵头,天凝镇依托雪菜产业化综合体,建起集雪菜种植、集中腌制、生产加工、农事体验、品牌销售于一体的雪菜“共富工坊”,打造“企业自有品牌+集体商标”双品牌模式,引导200多户雪菜种植户向集约化发展。工坊累计吸纳当地农村就业人数30余人,带动就业人员人均月增收5000元、村集体年均增长30万元,切实构建起以产业强带动农民富的党群共富联盟。
“共富工坊”积极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通过所在村和全镇9个经济薄弱村成立“强村共富体”,每个村以300万元资金入股,每年获取10%的保底分红收益,有效激活以“强”带“弱”的共富引擎。
携手共富,不以山海为远。去年10月份,嘉善从宁波市农科院引进100亩“甬雪5号”优质雪菜种子赠送给庆元县隆宫乡黄坑村,同时还签订了嘉善——庆元雪菜收购协议。根据协议,嘉善除了向村里提供雪菜种子、管理技术外,庆元的雪菜收获后还由嘉善相关企业全部收购,帮助当地农业生产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