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城市拼图丨一口春笋 咬住春光

    潮新闻 ​共享联盟·仙居 周伊萍2023-04-18 08:35全网传播量108
    00:00
    00:00

    图片 

    春,草长莺飞、万象更新的节令,依时而食也是人类和大自然的默契约定。

    春笋,是春天的馈赠,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没有什么比春笋更能表达“不时不食”的情怀。

    图片

    喜食春笋,古已有之。《诗经》记载:“其簌维何,维笋及蒲。”这便是昔日食笋的最早记载,那时笋被视为上等蔬菜,用来招待贵客。

    历史更迭中,食笋之风也日渐盛行。唐朝诗人杜甫食笋,赞赏道:“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他把嫩笋和鲜鱼搭配在一起,其馔鲜美无比。另一位诗人白居易形容竹笋“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劝人“且食勿踟蹰”。到了宋朝,苏东坡当年刚到苏州就吟唱:“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还说:“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烧肉。” 清代戏剧家李渔把竹笋提到“蔬食第一品”的高度,言之“能居肉食之上”。

    图片

    仙居地处浙江东南,绿水青山,竹类品种繁多。据《光绪仙居县志》载,有雷竹、猫头竹、棕竹、斑竹、淡竹、苦竹、箬竹、筀竹、紫竹、篱竹等二十余种。诸多品种的竹子,用途也各不相同。有的作药物使用,如筀竹和淡竹;有的作观赏植物,如斑竹和紫竹;但其笋可食用者仅有雷竹、四季竹、苦竹、猫头竹四种,而尤以猫头竹之笋味最为鲜美。猫头竹,即俗称的毛竹,竹干大而肥厚,我县的十三都坑、大陈坑、万竹王坑、广度、朱溪等地都有出产。

    图片

    每年清明前后,春笋便铺天盖地出现在仙居人的餐桌上,是名副其实的春菜主角。

    春笋是时令菜,必须吃个鲜。从土里刨出来开始,到送上餐桌,寸时寸金,争分夺秒。长久以来,仙居人吃春笋已然很有经验了。

    仙居人食笋多食用未破土的,俗称“黄头笋”。盖因已破土的笋,其茎已青,容易涩口。故,茁壮长出地面的笋,多为留养竹子的,一般人是不会去挖取。

    清晨,挖笋人穿过山间清冷的雾气,踩着湿润润的泥土,通过观察地面的隆起和裂缝,凭借多年经验练就的好眼力,挖出掩藏在土地下面的、最鲜嫩的竹笋。

    图片

    挖笋时,铲子顺着笋的边缘挖松土,每一铲都小心翼翼,确保不伤根,再轻轻取出;再用泥土重新覆盖,以利竹根再生竹笋。

    “一盘春笋就是一口鲜”。春笋口感脆嫩,肉厚且细腻,爽脆而甘甜,没有纤维感,多汁且鲜甜。不论是炒、炖、焖、煨,搭配各种食材,或荤或素,或汤或菜,都能做成一道美食。勤劳的人们悄悄将春的气息融进寻常的一日三餐里,一盘笋菜,便鲜活了整个春天。

    图片

    春笋炖咸肉,仙居家家户户都会烧的一道笋菜。春笋剥去笋衣切成滚刀块,焯完水后,下锅与咸肉同炒,在热油的催化下,春笋的清甜与咸肉的咸鲜相互交融,加入清水,不用调料,只需中火慢炖。炖煮过程中,咸肉的咸香融合了春笋的鲜美,肉吃起来一点也不腻,笋更加鲜甜,荤素搭配,简单方便又营养。

    图片

    当然,仙居人烹饪春笋,除了用咸肉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如咸菜炒笋也非常有特色。仙居人用来炒笋的咸菜多用雪里蕻(俗称梢菜)制成。炒制时候用猪油最香,先把洗干净的竹笋焯一下水,起锅倒入适量猪油,分别加入咸菜,焯过水的竹笋一起炒。笋的香味跟咸菜的香味相得益彰,是仙居人早餐配粥吃的不二之选。

    图片

    竹笋是春天不可多得的美味,可嫩笋的周期只有十几天,但不用遗憾,勤劳的仙居人想出了一个储存美味的法子——晒笋干,把新鲜的春笋制成笋干,就可以吃到来年春笋满山。

    图片

    清明前后的春笋,尚未经过烈日暴晒,鲜味还牢牢锁在笋里。同时,春笋的价格开始下降,正是制作笋干的最佳时机。

    把挖到的新鲜竹笋去皮,焯过水,切片或者切条,然后放在竹匾上晒。经过三五日的暴晒,笋干中的水分会被蒸发干净,而鲜美的味道则被留存在了干燥、单薄的笋片之中,每每烹饪前,只需用热水将笋干泡上半个小时,就又可以尝到到春天的味道。

    图片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一年一季的风味都值得珍惜,在一切正在醒来的春天,又怎能错过春笋的鲜味与清欢。

    相关新闻
    城市拼图丨乡村的美丽“院”景
    云上安岭 云上茶
    02:45
    城市拼图 | 岭上茶“斗” 品茗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