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桐庐除了“三通一达”还有啥?看一根弹簧如何一“弹”飞天

    潮新闻 2024-01-03 09:32全网传播量7682
    00:00
    00:00

    编者按:说起桐庐的产业,你会想到什么?是“三通一达”的快递,是瑶琳仙境的旅游,还是针织制笔的制造?如果你只了解这些,那可能有些过时了,为此,浙报集团杭州分社联合桐庐县委宣传部,推出《解码“新”桐庐》系列报道。

    县域经济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三分之一左右的浙江县域“标兵”,常年占据各大权威榜单席位。

    拿桐庐来说,就是中国创新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等榜单的常客,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这是浙江县域经济的生动诠释。

    如今的桐庐,紧盯新能源、视觉智能、磁性材料等产业主赛道,培育全新经济增长点,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区经济转型。

    其中,视觉智能产值突破百亿元,磁性材料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23年1-3月,桐庐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83亿元,同比增长9.6%,位居杭州第二。

    不止于此,桐庐的绿水青山之中,甚至还隐藏着一些行业里的“小巨人”,实力强劲的它们,是桐庐经济活力与韧性的生动写照。

    山沟沟里的impossible

    在桐庐商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段子:10多年前,欧美的企业家络绎不绝,循着互联网留的的地址,来购买生产弹簧的机器设备。他们不远万里,换了几种交通工具,才发现要找的目标厂家,竟然位于山沟沟里,直呼数个impossible……

    段子的主人翁,是杭州三立电炉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慧芳,56岁的她,已在弹簧热处理设备行业摸爬滚打了26年。弹簧热处理,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活,弹簧经过热处理后,才增加柔软和弹性,使其不易折断。

    赵慧芳(左)和前来采购的外国客户

    你也别小看小小的弹簧,它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重要一环,从汽车发动机到精密仪表,从人工心脏到航天设备,几乎所有行业都能用得上。可曾几何时,国内很多高端精密的弹簧只能依赖进口,更别说生产弹簧的热处理设备了。

    1996年,由于国企改制,赵慧芳夫妇从一家国营电炉厂下岗了。“当时我俩很不甘心,学了一身技术,却没用武之地,所以一下岗就马上创业,几乎是无缝衔接。”赵慧芳笑着说。

    在那个商品匮乏的年代,创业依然挑战重重:没资金,夫妻俩借钱租地建厂房;没员工,夫妻俩手把手教新人;没市场,夫妻俩奔波全国跑订单……

    “一根弹簧的生产,需要近10道工序,也就涉及到近10种设备,那个年代,我们就推出‘试用装’了。”赵慧芳告诉记者,客户试用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不满意,团队都会改到他们满意为止。

    改进的过程,更是创新之旅。创业这些年,三立在研发投入上每年保持7%以上,平均每年拿下近30个专利申请,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里,中国弹簧、杭州弹簧等行业龙头企业均是其重要客户,法拉利、保时捷、宝马、奔驰……很多世界知名汽车上的弹簧,背后也都有“三立”的功劳。

    时髦还不止“试用装”。早在2000年,三立就创办“环球弹簧网”,不仅将产品卖到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洋亲家”来到桐庐求合作。

    截至目前,三立电炉90%以上的销售业务来自互联网,年销售1000余台设备,营业额近6000万元,产品份额牢牢占据行业NO.1位置。

    “皮具第一乡”转型

    记者采访三立电炉的间隙,企业所在的旧县街道迎来年度盛事——第二届中国桐庐富春江诗歌节正式举办,吉狄马加、陈先发等近十位重量级诗人悉数到场,舒羽山房·旧县国际写作中心已成为诗歌文化的重要创作基地之一。

    但在很多老一辈桐庐人的记忆里,一直以来,旧县街道是远近闻名的“皮具第一乡”,鼎盛时期,共有近两百家的皮革服饰企业,走在街头巷尾所听到的,几乎是制作皮衣的缝纫机声。

    一个工业街道,缘何做起了诗的文章?这还得从它的没落说起。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嘉兴海宁皮具产业的兴起,再加上旧县本身劳动力较少,皮具经营户陆续转移阵地。短短几年时间,皮具企业就萎缩到个位数,无论是干部士气,还是产业发展,对于旧县街道来说,都是一个沉重打击。

    支柱产业倒下了,未来的产业在哪里?很长一段时间,“旧县人”进入到一个迷茫期。“后来,2003年,‘八八战略’提出了,这对于我们的启发很大。比如,提出进一步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旧县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再从区位上看,旧县街道距离桐庐城区较近,仅有十多分钟车程,拥有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优势。“基于此,最终确定了坚持工业和乡村游‘两条腿’走路的路径。”旧县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一方面,做“金”工业,旧县将低效和闲置用地盘活,聚焦微电子、高端纺织等高端制造业,加强外出招商的力度。从去年开始,旧县街道相关负责人几乎每周都外出招商,重点谋划8个亿元项目。对于以三立电炉为代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旧县街道还专门在科技投入上予以扶持;

    另一方面,做响旅游,旧县引进《向往的生活》真人秀综艺,吸引其线下官方体验基地IP地址永久入驻,盯引望水岭康养、“公望大岭”康养度假旅游综合体等8个亿元农文旅项目。再叠加两届富春江诗歌节的成功举办,吸引俄罗斯及国内30个省市诗词爱好者对旧县的关注。

    未来三年,旧县街道立下小目标:规上工业总产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突破8亿元和1亿元,争创省级(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桐庐“最靓后花园”。

    “块状经济”再出发

    回望桐庐的块状经济,经历20年的发展,早已不是过去的“低小散”,正昂首挺进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

    2022年,桐庐全面实施“优资兴业、聚人兴城、强产兴县”战略,加快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产业发展实现新跃升。

    以针织、制笔、箱包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有中生优”。正所谓,“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在杭州金马文具生产车间,49台机器全部装上数据采集器,墙上的数据驾驶舱实时滚动计划工单数、在制工单数等数据,得益于数字技术应用,公司生产效能提升30%,越来越多像金马文具一样的老牌企业,正奔跑在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大道上; 

    为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2023年2月,桐庐高密度发布《桐庐县“全员全域招商年”攻坚行动方案》《桐庐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桐庐县新一轮传统制造业振兴行动方案(2023-2025)》等一揽子政策文件,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更优环境,成为亮点。

    以视觉智能、新能源、磁性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壮大。2022年,桐庐将县内分散的6个经济平台整合成1个桐庐经济开发区,这个大平台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县七成。“我们打破各平台各自为政,推动资源全域优化配置,为大项目引入奠定基础。”桐庐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2023年,桐庐与吉利科技集团再度牵手,吉利棱镜全息项目签约入驻桐庐经济开发区,该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预计达产后五年内可实现累计产值40亿元。而在此之前,年产能12GWh的动力电池项目业已落户,吸引越来越多优质的新能源上下游企业聚集。

    数据显示,2023年1至2月,在桐庐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237.1%;桐庐全县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7.8%,位列全市第二。第一季度,桐庐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功签约产业项目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额超50亿元。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一体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在‘拼经济’的赛道上争做全省模范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找到更多新思路。”桐庐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策划 张彧 文字 刘健 通讯员 吴见英 朱明杰 陈娥 实习生 杨婕)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合肥装备制造产业 保持平稳增势 前三季度实现产值近900亿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