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周恩来称他为“当代理学大师” 马一浮雕像落成揭幕

    潮新闻 实习生 单予晴 记者 陆遥2023-04-15 14:09全网传播量416

    今年是浙江省文史馆建馆70周年。

    1953年至今,省文史馆一直坚定前行,讲述浙江文史记忆,传承发扬优秀传统。在这条“崇文鉴史”之路的起点上,伫立着一位现代国学大师的身影,他被周恩来称为“当代理学大师”,被梁漱溟盛赞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他就是省文史馆首任馆长——马一浮。

    4月15日下午,省文史馆建馆70周年暨纪念马一浮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在杭州举行。

    马一浮,浙江绍兴人,他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第一人,也是《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抗战期间,马一浮应浙江大学之邀,至江西泰和、广西宜山为浙大师生讲学,后在四川乐山创建复性书院,讲学刻书,培养人才,1953年任省文史馆馆长,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学贯中西的现代新儒家,马一浮一生潜心学术研究,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并且以现代视野考察其对当今世界学术思想的价值,于融会贯通之中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拥有重要地位。马一浮提出的“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当下国学研究的重要指向,加强对马一浮学术思想的研究,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7a9bcd11e3714ca5a953497771b33f.jpg

    在省文史馆的一方竹林之下,马一浮铜雕塑像拄杖而立,目视前方,平静的眼神透着坚定。饱满稳重的雕塑造型为马先生博大、庄严、从容的形象平添了几分长者的温暖与亲切。

    雕像的作者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刘杰勇,他的创作构想是雕像如丰碑立于天地之间,雄浑、拙朴、静穆、庄严, 让形象平和、内敛、朴素、自然。从构图到塑造,重整体、弱细节,让雕像如旧时照片,模糊却印合心像,又如追忆往事,朦胧而亲切。在创作时,尽量避免留下刀痕锤痕,更多地保留泥巴本身的肌理以及相对自然的过渡,呈现其本来的面貌。刘杰勇将更多的空间留给马先生“自己”,留出空间,让观者基于自身感悟自行增补、重塑。

    “马一浮先生不单是学识上的高峰,他也是修为上的高峰,我只能通过阅读和学习渐渐走近马一浮先生。马一浮修佛,他在行为上、情感上有非常严格的一面,同时又有松动的温暖的人性的一面;同时儒家文化又极具理想色彩,但是马一浮同时又能够兼顾现实的需要,很有执行力。”刘杰勇表示,马一浮在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上的研究造诣,使他在文化上有所坚守,又有所包容,保持一种鲜活的学养状态。

    41492b90207d9f3569f04cac64baed1.jpg

    为挖掘马一浮思想时代内涵,讲好浙江文化故事,省文史馆发起倡议,成立协作平台。绍兴上虞、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图书馆均与马一浮先生有着不解之缘,它们或是出生地、或是讲学地、或是学术研究重地、或是资料存集地,均有开展马一浮研究的基础和资源。

    基于此,省文史馆发起倡议,成立协作平台,五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围绕马一浮先生国学思想开展整理、研究、阐释、传播等各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搭建协作平台,挖掘阐发“六艺”之学的时代价值,助力新时代文化创新繁荣。

    此外,省文史馆“崇文鉴史七十年”馆史陈列展于同日开展。陈列展运用丰富的文书、手稿、信札、照片、图片和视频影像等一手资料,并运用数字化手段,向观众呈现“崇文鉴史”70年馆史,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