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的“春天”丨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全市第一如何炼成?

潮新闻 记者 郁馨怡 共享联盟·秀洲 凌宇伦 何艳芬2023-04-14 05:49全网传播量1576
00:00
00:00

4月13日,在位于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的浙江仕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里,技术员正在装配用于手机电池生产的点胶机。“公司今年一季度形势比预期好很多,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七八月份。”公司项目经理蒋小珍说。

2016年,浙江仕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是一家致力于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领域自动化和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在园区的精心呵护下,生根、发芽、成长。“入驻以来,园区在资金方面帮忙我们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人才方面帮我们对接本地院校,在申请政策扶持方面给我们指导,一路上服务很贴心,让我们获益很多。”公司总务余成双表示,在园区助力下,公司成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最近又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专精特新”名单,目前正向着专精特新“小巨人”目标努力。

“孵化服务使得园区积淀了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培育孵化了如汉朔科技、德康医疗、洁阳家居、万事佳等一批优质企业。”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党支部书记、运营部项目主管陈晓斌介绍道。

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于2008年9月成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及科技园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取得国家级孵化器认定,成为秀洲区唯一的国家级孵化器。2015年,“零·一智慧谷”创客空间获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不仅提供对创业者的投融资、对接沙龙、项目路演,还有对人才的招聘和培训。也正是这一年,园区开始进一步打造“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孵化企业657家,在孵企业91家,毕业企业55家。

据陈晓斌介绍,企业在经过评估入驻园区后,园区会在技术上依托上海交大的资料帮他们对接,解决他们创业中的技术难题。同时,也会积极推动科技银行、科技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在孵企业的投融资服务力度,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外还会通过与南洋技术学院以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解决孵化企业人才方面的需求。

一个创新平台,就是一个动力十足的发动机。给企业提供保姆级服务的科技孵化器可以助推企业加速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秀洲区较早就启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003年成立秀洲科创中心,2008年便开始探索与院校、央企共建孵化器,2017年,出台《秀洲区建设2.0版中心城区“科技企业孵化之城”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在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之城”,现已构建“一城两区五模式”的孵化格局,“一城”即2.0版中心城区“科技企业孵化之城”框架体系,“两区”即以秀洲国家高新区、浙江秀洲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重要孵化区域,接下来秀水新区板块也将融入孵化功能。如今,在秀洲,已形成了“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创投基金+”“专业机构+”“国有资本+”五类孵化模式。

秀洲区还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以东升西路创新带为轴,大学城、科技城、特色小镇、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支撑“一轴多点”联动创新体系,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现代版科技孵化之城。科技与人才不分家,在人才方面,秀洲区积极招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全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落地发展,目前秀洲区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已拥有各类人才项目108项,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截至2022年底,秀洲区共有各级孵化器1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4家,市级7家,区级1家,目前秀洲区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居全市第一。截至目前,秀洲区已拥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下一步,秀洲区持续深入推进中心城区2.0版“科技企业孵化之城”建设,加强政府与孵化器之间的金融服务合作,积极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强孵化器信息化管理和行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孵化器之间合作交流;以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化园区聚集优质项目,加快形成“创新中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集群”,建设以“浙大研究院光电创新中心”为成果转化源头+洪合镇光谷孵化器+洪合光谷产业园+光谷小镇”为链条的区域专业化产业孵化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秀洲的“春天”丨“永不落幕的科创集市”是怎么打造的?
秀洲的“春天”丨外贸新名片如何炼成?
秀洲的“春天”丨如何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