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一波沙尘暴再袭北方18省。这次沙尘势头迅猛,冲劲也足,长江“天险”轻松逾越,把清丽的江南也搞得灰头土脸,几乎整个浙江受到沙尘影响。
下周,随着一股新的冷空气南下,沙尘客人或许又将搭着顺风车,造访多个省份。
算起来,似乎有好多年没出现连续的沙尘天气了,这些年努力种树这次怎么没有发挥作用,沙尘来时我们又该如何防护?
沙尘天气里的杭州
沙尘席卷下空气质量指数一路爆表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这是中国今年第二次沙尘暴以上强度的沙尘天气过程。自4月9日下午从蒙古国南部开始,而后扩散至华北、东北地区中西部、黄淮、江淮在内的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随着冷空气南下,江苏、安徽、湖北、上海、浙江北部、湖南北部等地区也受到影响。
沙尘随着冷空气一路狂飙,AQI(空气质量指数)也是一路爆表。
爆表不止是个形容词,当AQI指数达到500,意味着某项污染物浓度已超过分指数对应污染物浓度的最大限值,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爆表。随着滚滚沙尘南下,一座座城市相继被“爆”。
10日晚间,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飙升至500,沙尘暴黄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同时生效,大部地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局地能见度不足500米。
11日6时,北京、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太原、济南、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达到或超过500,出现爆表。白天,沙尘前沿推进到湖北、安徽、江苏,多地PM10浓度超过1000ug/m³。晚上,短短一小时内,上海PM10浓度升至803的高位。
12日早间,沙尘“陈兵”长江一线。合肥、铜陵、安庆、阜阳、六安、亳州、池州、宣城等8市AQI指数飙升至500,首要污染物为PM10。
几乎没有耽搁太久,沙尘就“挥师南下”进入浙江。“这次我们在浙江吃到的‘土’都是北方输入的,沙源地在遥远的蒙古。”浙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解释,这次沙尘暴来得如此之猛,主要跟沙源地蒙古国干旱有关,与我国接壤的蒙古国,2022年的植被生长季,降水较近20年同期偏少。加上此前天气回暖,导致冰雪下的沙土迅速裸露。
对浙江来说,沙尘暴是个稀客,只是这次声势太强,让人觉察到了它的存在,其实很多次,它都悄悄来过浙江做客。
“一般的沙尘天气,浙江其实不罕见。”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马新宇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按照影响由轻到重,沙尘天气可以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三种。浙江遭遇浮尘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像这次到达沙尘暴等级的情况比较罕见。
历史上也曾有沙尘天气影响过浙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发生1次,2021年发生2次。以2021年3月底的一次沙尘为例,浙江湖州、嘉兴、杭州、宁波、绍兴及舟山受到影响,空气质量短时达重度至严重污染。
毛燕军补充说,沙尘暴一般发生在春夏之交,临近夏季,冷空气的威力逐渐减弱,浙江地区发生沙尘天气的概率也越小。不过4月17日、18日还将有一股冷空气南下,是否会再度带来沙尘,取决于冷空气的路径走势和到时候的天气状况。
而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最新预测显示,13-14日中蒙边境中部将再次发生一次中等程度的沙尘天气(PM10峰值 1000μg/m³左右),新一股沙尘将影响京津冀,并衔接上前一波回流沙尘,14日午后,长三角中北部陆续转西北风,风速逐渐增大,不排除双重叠加的沙尘气团再次反向输送至浙江省,开始新一波沙尘污染。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建设 来源:新华社
植树造林这么久为何没防住沙尘?
每逢沙尘天气来临,都会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早在1978年,我们就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加上北方多年来的植物造林,为啥还是让沙尘跨过了长江?
“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生态工程,享有“中国绿色长城”之美称。它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华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1979 年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为 70 年,分七期工程进行,当前正处于六期工程建设期。
“高空中的沙子有可能会绕过防护林。”毛燕军解释,“防护林只能减弱一部分沙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也解释称,从监测数据来看,在比较强的沙尘天气时,沙尘甚至可以围绕地球一圈,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上曾经也检测到了来自亚洲地区的沙尘。所以说沙尘是一个远距离的输送现象,即使影响到了我国南方地区,也并不是特别稀奇的事情
桂海林还曾公开表示,三北防护林对抑制沙尘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些年监测显示,沙源地起沙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了。但由于有时天气系统发生的位置和境外的一些沙源地配合,在适当条件下,还是会发生跨国际的大沙尘现象,并不能因此否认我国生态防护林的作用。
这些年来,中国在沙漠化地区搞绿化,实实在在减少了沙尘。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数据,近10年,全区出现沙尘日数平均为9.1天,较1961至2011年平均值减少12.6天,全区平均沙尘日数以0.5天/年的速率减少,其中近10年全区平均沙尘暴日数由1961至2011年的4.9天减少至近10年的0.6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来自国家林草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特别是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始终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尘源,防沙治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全国沙尘天气预报 来源:中国天气
沙尘天气个人如何做好防护?
“虽然没看到一颗颗沙尘,但明显感觉有异物飞入了眼睛,我还是戴上眼镜吧。”4月12日一早,杭州小谢重新拿出了疫情期间的装备,戴上N95、防风镜,以策安全。
沙尘天气下,污染物可通过眼、鼻、喉等黏膜组织及皮肤,直接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
除了呼吸系统,沙尘天气还容易对眼睛、皮肤造成危害,主要表现为流泪、干眼症、皮肤干燥等。
潮新闻记者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了解到,因沙尘影响杭州时间较短,近两日,眼科及呼吸科接诊情况并未太多受到沙尘天气影响。但医生同时提醒,沙尘天气,要关好门窗、减少外出、有条件的话可以打开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避免与沙尘颗粒的接触。如必须出门戴好口罩,可佩戴护目镜或其他眼镜,把“防护功课”做在前头。
如果出现身体不舒服,如何自测是否需要前往医院?
“相对而言,体质偏弱的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其健康状况容易受到沙尘天气的不良影响。”浙江省新华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陈晔说,沙尘天气的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很容易进入呼吸道,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一旦发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气短、发作性喘憋及胸痛时,建议要尽快就医。”
浙江省新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敏静告诉记者,11日晚间沙尘天气影响杭州以来,并未出现门诊量增加。据调查,以往出现沙尘天气之后,呼吸道疾病门诊、急诊、住院乃至死亡率在短期内都会有明显都增加。这次尚未出现影响,或与沙尘持续的时间有关系,“吸入量较低的情况下,沙尘可能会让一些市民有‘不舒服’的感觉,但可能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沙尘持续3天以上,来就医的患者就会增加。”
“在沙尘天气下,如果患者感到眼内磨痛、刺激流泪、眼球发红,且休息后不能缓解,可能是沙尘异物进入眼睛。”浙江新华医院眼科主任俞萍萍说,建议闭眼休息,避免眼球频繁转动,必要时用人工泪液冲洗。如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就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