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行为差点让他踏上不归路。
回想起五年前广州白云机场的那一刻,至今仍心有余悸。要不是遇上两位有仁爱之心,又敢于担当且经验丰富的医生,后果真难以想象。2018年10月16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只因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心脏骤停的他被第一时间救回》的报道,一时间成为全网关注点,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官媒相继转发。
经两度心肺复苏成功,机场医院接收后续治疗,生活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再转入广州当地医院检查治疗。虽然确定为急性心肌梗塞,然而检查心脏乃至全身血管,都没有导致疾病的诱因。进一步深查细究,才找到发病的元凶——非布司他。
原来温先生患有轻度痛风,经常服用进口非布司他,这次因为岀差,自行加大了一些剂量。原本就是规模药企销售总监的他,这次漫不经心了,因为一查就可以知道该产品超量服用可以诱发心梗,国际上“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有明确警示。
南京“彭宇事件”发生后给人们的道德准则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好在我们的医务人员在关键时刻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挺身而出。这不仅仅是崇高的职业道德使然,更重要的还是担当。李涛是出差回杭州,陈洪贵是来杭州参加同学会,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约而同地出手,无需任何交流却是配合得那么有条不紊,每当陈洪贵体外按压15次,李涛就紧接着对着患者的口用力吹两下。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最初3分钟的重要性。
而温先生同样重情义、知恩图报。还没等身体完全恢复,他就筹划着谢恩之路。但是当时的现场只是通过旁人的描述才知,两位医者到杭州后也没有对旁人说起,只是陈洪贵的同学在交流中偶然了解了这个情况,报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才有了后面的反响。后来查询媒体的报道,才知一位是广州某海军医院的专家,另一位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干部。然而更巧的是,温先生所在企业的掌门人童博士,与陈洪贵居然是上海军医大学的校友,且同为七八级,只是一个为海医系,另一个为药学系。如此机缘巧合,让童博士兴奋不已,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带温先生给广州的老校友送上锦旗。陈洪贵也获得广州海珠区“海珠好人”的提名,虽然最后未能问鼎,但网络投票却是独占鳌头。
与数千里外的李涛的接触,颇费温先生一番周折。最后在网络上找到浙江医科院的电话,询问才得知李涛已在职业病防治所工作。
大病初愈的他还不能坐飞机,就迫不及待地坐火车赶数千里到杭州,李涛单位领导对温先生的谢恩之旅给予相当热情和隆重的接待,浙江电视台中国蓝新闻予以跟踪报导。
请输入图片描述
至今温先生和李涛依然保持密切联系中。事业性极强的他依然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全国各地,然而,经历过生死考验,更加深刻感悟到健康的重要性。现在,不管工作多忙,每天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不是在健身房就是在户外锻炼中。不仅保持了良好的体型,更可喜的是尿酸含量完全维持在正常水平,也想当然地远离了“非布司他”。
温先生的遭遇既给我们一个受益匪浅的警示,也给社会提供了感人的一课。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