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上虞以城乡风貌区建设驱动全域共富

    潮新闻 张汉锋 孙良2023-04-11 23:15全网传播量1191
    00:00
    00:00

    2021年,上虞区全面启动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其中,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区建设总投资4.38亿元,共完成数创特色产业提升、活力e游风貌带建设、智慧治涝海绵城市工程等7个项目,并于今年1月创建成为全省首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今日浙江日报对此进行专版报道。

    漫步在曹娥江一江两岸三期,草木欣荣,白鹭振翅翱翔,儿童嬉戏打闹;夜幕降临,两岸灯火璀璨,流光溢彩……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滩涂地,现如今已变成生态和生活相融的美丽景观带,成为一窥上虞城乡风貌整治成果的美丽窗口。

    2021年,上虞区全面启动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其中,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区建设总投资4.38亿元,共完成数创特色产业提升、活力e游风貌带建设、智慧治涝海绵城市工程等7个项目,并于今年1月创建成为全省首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城市发展基础,使得“一江两岸”成为上虞培育新兴产业的一方热土。“我们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定位和全省数字化改革要求,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蝶变。”城乡风貌办专职副主任徐军烽介绍,去年,风貌样板区内实现税收6.48亿元,完成总产值125亿元,实到位外资1003万美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以数字经济为脉,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样板区带动了两岸发展。纵览上虞全区,依托城乡风貌样板区创建,一条条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兴起,串起了区域百姓的共富梦。

    文旅,是上虞不断拓展锻造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上虞倾力打造虞南山居风情带县域风貌区,以百悬线、井枫线等主要道路和管溪、隐潭溪等主要水系为脉络,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补足沿线风貌短板,形成山水城融合共生的虞南山居风情带。岭南乡累计激活闲置农房7.37万平方米,发展各类民宿45家;陈溪乡干溪村与省级金宿墨隐居联合打造“南十里”创意村落,建设一个村企协作、产业带头、五方联建的乡村共富单元……

    “风情带启动建设后,民宿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墨隐居负责人介绍,得益于风情带的聚集效应,民宿去年收入达240万元,今年预计还将大幅增长。游客纷至沓来,带火了经济,也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我们的生态黄精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陈溪乡太平山村书记张文军说,依托黄精产业,村子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文旅+健康”的特色品牌产业,盘活了村中丰厚的自然资源,联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桥梁。

    3月14日至16日,第四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在上虞区上浦镇隆重召开,上浦大东山文化成了全国文旅行业的焦点,惊艳亮相。

    上浦镇位于曹娥江流域发展带和浙东黄金旅游线上,地理位置优越。今年初,上虞全面推进上浦—汤浦“瓷源·舜水”县域风貌区建设,项目规划贯通瓷源小镇古道,沿途设置瓷源驿站、茶禅道、天岩朝晖、竹影亭,修建东山古道,串起龙殿寺、东山国庆寺、灵云古道等景点……上浦镇在打造瓷源文化小镇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一衣带水,紧邻的汤浦镇借助上浦—汤浦“瓷源·舜水”县域风貌区建设契机,走出了一条制造业致富的道路。汤浦镇现有2个童装工业区,相关配套企业近500家,年产值超25亿元。今年,该镇以优势产业改革为抓手,启动童装产业街、周边道路配套提升等改造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多元化的销售平台和全产业链的针织服务消费市场。“等到这些项目完成,产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彰显。”汤浦镇工业商贸办主任董国海介绍,产业兴则群众富,镇内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童装行业,企业效益好,老百姓的收入也就水涨船高。

    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上虞,正不断以城乡风貌高品质发展撬动“全域共富”未来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