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西湖醋鱼难吃”的话题,被一直顶在热搜榜上。
最近,杭州美食成了全网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杭州是美食荒漠”的说法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杭州的食物是否口味欠佳、杭州有没有本地美食……此类话题总能引发一波波站队网友间的争论。
而前不久,杭州市商务局日前出台了《推进杭帮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征求意见稿)》,着力提升杭帮菜品牌。对主导制定完成杭帮菜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单位,成果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或备案后,分别给予每项不高于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此消息一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缘何这道西湖醋鱼会引发这么一层讨论,甚至是网友间“对战”?
口味有争议但销量仍最高
之前两天,“西湖醋鱼”又一次占据了大众视野——几个大的社交平台热搜榜上,皆有它的“席位”。评价,也是“酸甜不一”。而说起这道在当下备受争议的菜,不得不说说杭州的名菜馆——楼外楼,以及它备受讨论的杭帮菜。
杭州楼外楼是一家有了175年历史的知名餐馆,孤山路上的总店,坐落在西湖景区核心位置,风景宜人,客流旺盛,是杭州的杭帮菜代表餐馆之一。
楼外楼行政总厨高征钢深耕杭帮菜30余年,在他看来,杭帮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精致和口味并存。
在楼外楼的杭帮菜中,其中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宋嫂鱼羹是点菜量较高的菜色,相比于同属于杭帮菜的其他菜色,西湖醋鱼仍是游客量“点击量”最高的一道菜,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道菜。
“西湖醋鱼是复合味,口感酸酸甜甜的。”高征钢说,江浙沪游客接受度高一点,对于北方游客来说,他们不太能接受西湖醋鱼的口感,从顾客的反应和点评软件的评价中,我们也知道这一点。
“但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去做创新。”高征钢说,杭帮菜是杭州的城市特色,不能去迎合顾客而完全改变。“杭帮菜更加注重原味,对于味蕾的刺激,可能不如川菜粤菜等注重调料,让味蕾的冲击力大,留下的印象深刻。”
目前,对于杭帮菜本身的创新,更集中在对菜的原料选取上,更加精心。
“以前,做西湖醋鱼用的是草鱼,刺比较多,后来慢慢选用桂鱼,现在已经提升为开化清水鱼了,这个鱼生长环境干净,只吃天然青草,能极大提升西湖醋鱼的口感。”高征钢说,比如以前用的莼菜,现在用了莼菜芽,植物胶原蛋白更加饱满,口感更好。
一道菜背后是一席“杭帮”故事
浙菜包含杭州菜、绍兴菜、宁波菜、温州菜。杭州菜在南宋时发达,是与当时南宋建都杭州,杭州商业发展数一数二息息相关。杭帮菜泰斗胡忠英深耕杭帮菜30余年,杭帮菜注重精细,原材料丰富,比如宋嫂鱼羹:临安的笋、青山湖的鱼、金华的火腿自然能做成更加地道的杭帮菜。
“南宋时,杭帮菜是南料北烹,融合了北方的做法,选用的是南方丰富的原料,所以可以被称为京杭菜肴,京杭大菜。”高征钢说,上世纪50年代,杭帮菜又分为湖上帮和城里帮,湖上帮是根植于西湖,采用河鲜,比如鱼、虾等做美食,城里帮是采用爆炒的肉类为特色。
1956年,第一次认定了杭帮菜36道名菜。其中,西湖醋鱼、排面、叫化童鸡、油爆虾、干炸响铃、番茄锅巴、火腿蚕豆、火踵神仙鸭、鱼头汤、西湖莼菜汤这10道名菜就是楼外楼提供的。此外,这36道菜中还包括当下耳熟能详的龙井虾仁、东坡肉、宋嫂鱼羹等菜品……
当时,楼外楼、知味观、杭州酒家等几家传统老牌杭帮菜的人员也在现场,一同见证了杭帮菜的名菜名单诞生。
1980年代,杭州菜谱出炉,类似于杭帮菜的教科书,并将用料、烹饪方法等都一一标注;1990年代,随着杭州经济地位的提升,杭帮菜也走向全国,张生记、知味观等开在全国各地。
2016年G20峰会后,杭帮菜从国内发展走向国际。
逐渐,不仅杭帮菜的特色也被更多人所熟知,并且杭州菜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典故。其次,杭帮菜比较注重原料,喜欢吃时令菜色,比较注重食材的本味,调料用得比较少,不重油,这些都是杭帮菜区别于其它菜系的特色。
传承和创新,关键还在于定位
而面对如当下热闹的争议,其背后也与杭州与日俱增的经济地位和人口流入加大有关。据2022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该报告包含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杭州居全球第79位,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仅次于北上广深,杭州城市经济实力上升,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此外,近年来,杭州出台了多轮人才吸引政策,人口稳定流入。根据人口统计数据,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较上一年增加了17.2万人,常住人口增量稳居长三角第一名。人一多,外来的多元口味引发对本地美食之争,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但是面对网络的这些质疑声音,往往需要更多的硬实力来回答。
杭帮菜作为本地菜系,杭帮菜有没有标准、到底什么菜色才算真正的杭帮菜,这些问题与发扬杭帮菜文化息息相关,明确了根基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发扬光大。
“将咸度、酸甜口感调成固定的酱汁,先酸后甜,回味有螃蟹味道。”西湖醋鱼的口味固定化,以及上面这些努力,在高征钢看来,是创新也不忘本的表现。
传统的杭帮菜,在楼外楼已经销售长达半个世纪。12道非遗杭帮菜更是楼外楼的招牌,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杭帮菜的传承,依然是主旋律。
楼外楼曾经也试图融合一些其他城市的口味,比如在楼外楼弄火锅厅,融合了川菜的口味。而近年来,楼外楼也在着力推进预制菜的发展,现已推出多款经典杭帮菜预制菜,以“家宴”为主要消费场景在线上线下销售。
对此,胡忠英则表示,杭帮菜是有标准的,师傅一代代教徒弟,杭帮菜手把手一辈辈传承下来的标准。但是现在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新的标准,不仅仅是烹饪方法,更有卫生等新时代的标准。在他看来,其实杭帮菜的底层色彩是选料讲究、清鲜爽嫩、讲究什么季节吃什么菜。再者,浙江的原材料丰富,想要走好杭帮菜的发展之路,更加精细化的做杭帮菜,把每一道杭帮菜做到极致,“比如西湖醋鱼、宋嫂鱼羹,做到极致,自然能给食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对于杭帮菜,印象中是精致本味的代表,未来是否可以走精致高端的路线呢?
“我们还想过将杭帮菜的文化底蕴前置,比如在上菜前就讲出杭帮菜的背后故事等。”高征钢说,楼外楼仍在坚持加入新菜色,这些新菜色更像是融合菜,比如脆皮牛肉等等,但是点单率不如传统名菜高,基本上传统杭帮菜和新菜色的点单率“七三开”,传统杭帮菜依旧是楼外楼的销冠,“大家依然是冲着来吃杭州名菜,来楼外楼消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