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心香一瓣丨洗河

潮新闻 沈小玲2023-04-08 23:36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十多年前,我租住在6号渠附近。

6号渠的水,是黑的。

河水黑归黑,但黑得不均匀,一段清一段浊,像一条被染花的布。河边有很多工厂、高校和居民区,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废水、脏水直排入河。每到暴雨时节,河水上涨,会散发出一种难言的味道。

河堤两边种了一排排晚樱,四月末,落英缤纷。落花打着圈儿落入河中,迅速被黑灰的河水吞噬,倏忽不见。

6号渠连通的河叫临江护塘河。

临江护塘河是50年前杭州市钱塘区围江筑田留下的河道中最长的一条。河面宽阔,紧挨钱塘江,与江堤并行,在夜色中风景最好。明月高悬,涛声累累。

渠水流过,临江护塘河与之“同流合污”了。

后来我搬家了,小区后头有一条小河沟。

这条沟的水,是绿的。

绿归绿,但不是那种干净的绿。它的水质富营养化,不时冒出一些藻类,看起来像一条绿色棒冰融化在河沟里,黏糊糊,甜腻腻。我站在桥上往下看,水绿得发慌;往上看,天惨白得紧。

雾霾天,所有东西都白蒙蒙,像隔着满是灰的车玻璃往外望。空气不好闻,地上的井盖还在往外冒水。我去小卖部买纯净水,小卖部的电视机里播着见怪不怪的新闻,有人把有毒淤泥倒进京杭大运河,导致水体重金属超标;又有人违规排放工业废水,毒死了别人家的菜。

我结了账,拎着两桶纯净水上楼。女儿还没下课,听她说每天晚自习八九点时,总会闻到一股泔水似的臭味。大概是有工厂趁夜偷排废气。

热水壶咕噜噜地响,我看着氤氲的水汽,有点儿出神。

偶尔,只是偶尔,我会忍不住怀疑儿时所见的清澈的河,是否只是孩童的妄想。

十年前,我听说区里打算处理水污染,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治。平心而论,我当时并不怀有多大希望,无他,只因我所见的河道都脏得“别出心裁”。

钱塘区的河渠大多是当年围垦钱塘江留下的。河渠交错,河网众多,光江的西面就有28条河渠。河渠之间大都相通,沿着某一条河走,说不定可以把所有河渠逛了一遍。如果想要治理,就必须所有河渠同时推进、“五水共治”。

那段时间,只要我路过河边,便可见姜黄的挖掘机、褐色的裸露河床和漆黑的淤泥。被清理出来的淤泥脏且稠,有一种石油般的质感。

等到最后一辆清淤的挖掘机从河岸边消失后,雨季到来了,空气中满是水汽,清新得很。

是了,污水问题实际上是因为当地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带来暴涨的污水,相关的污水处理设施却没有跟上,最后造成雨污同流,污水直排污染河道的结果。就好像一个小姑娘,一夜之间突然长高了,亭亭玉立了,脚上还穿着小时候的旧鞋。

处理污染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可鞋总得合脚才能跑得远。

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生态修复、全线监控,河渠一天天发生变化,小区后面的小河沟肉眼可见地干净了。

哦对了,这条小河沟叫上沙渠。我从岸边的“河长公示牌”上得知的。真是有趣,当我不知道小河沟名字时,只觉得这条和那条并无区别,都是脏兮兮的小河沟罢了。当我晓得它的名字后,这条小河沟似乎倏地一下变得不同了,变得独一无二了,好似有了独立的人格。

被污染的河脏得千奇百怪,干净的河美丽得千篇一律。

细雨密如织,雨落到河里,慢悠悠地画着圈。临江护塘河河面上升起一片白茫茫的雾,太阳浮在云间,影影绰绰,缥缈不似人间。我在河边闻到了芦苇、菖蒲和河水的甜味。

还有鱼饵的咸味。

沿河有人在钓鱼,鱼竿密密麻麻排了一片,鱼线遥遥地落入水中,鱼漂隐匿在雾色里。钓鱼人是一位年轻人,皮肤被晒得黑红。红水桶里窝着两尾一掌长的野生鲫鱼,鱼目明亮,鱼鳞熠熠生辉。

“这鱼你带回去会吃吗?”我问道。

钓鱼人愣了一下,似乎很是不解:“既然是我钓上来的,那我肯定会吃。这水质这么清这么好,我为什么不吃呢?”

确实,自从2014年治水起,临江护塘河的水质越来越好,不过三年,全年河道水质为Ⅳ类。2018年,临江护塘河成为杭州市级美丽河道,2020年评上浙江省首批美丽河湖。

钓鱼人说这里是他最喜欢的钓鱼点。

“景好,鱼好,水质好。”钓鱼人说道,“在这儿消磨一下午也不觉得无趣。”

是啊,临江护塘河的景色确实好。河道两岸的斜坡上种了枫树、樱树、柳树、银杏、桂花、玉兰、芦苇、菖蒲、千屈菜、金鸡菊和美人蕉等植物,时节不同而景色不同。还能够实现生态、景观、水质净化三位一体。

有几株观赏植物我没认出来,我打算往下走去,钓鱼人提醒我,说这里坡度高,让我小心脚下。

哈!我可不是那些冒冒失失的小伙子,不过是下个坡看几株草而已,我怎么可能会摔——

啊,滑下去了。

大抵是我的动作太大,惊到那些栖息在这里的白鹭,一时间白翅横飞,与低垂的芦苇相映成趣。

我站在人行道上,左边是车水马龙,右边是白鸟齐飞。

我感到非常奇妙。

相关新闻
钱塘江丨潘育萍:见素抱朴
钱塘江丨“海霞”二三事
钱塘江丨忆我的爷爷余任天:潘天寿沙孟海都称赞他
钱塘江丨念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