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宋韵文化如何在今天发出新辉

潮新闻 记者 胡芸2023-04-07 12:02全网传播量1065
00:00
00:0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人杨万里的这句咏荷名句,是不少人对西湖的最初想象。但若说要用现代文创产品还原这些宋代诗词名篇,很多人又没了主意。

一曲新词:宋韵文化创新艺术作品邀请展

3月24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里,一袭点缀着波纹线条的蓝绿渐变丝裙,让人立刻重温江南夏日那一抹悠悠宋韵。在场展示的还有120余件服装、刺绣、瓷器等作品,他们从宋代诗画里汲取创作元素,力图阐释宋韵美学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表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些年的杭州不断将传承千年的宋韵文化与新时代精神相碰撞,从德寿宫里的国风秀,到毛戈平、万事利、西泠文创、花西子等先后推出的网红文创周边,宋韵在创新中重获新生。

“文”是根本,“创”是生命。现代社会如何具象体现宋韵传统,宋韵文化又该如何拓宽文化创新的道路?3月25日,上城区韵味社科直播间栏目也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市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召集人胡坚带着他的新书《宋韵文化创意》,告诉你个中答案。

宋韵还要创新吗?

今年春节,刚刚对外开放的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成了杭城宋韵打卡“顶流”,敞开式的遗址展示,加之新鲜的交互体验,让原本还有些晦涩的建筑遗址,有了崭新的“打开方式”。 

游客打卡德寿宫。李震宇、姚颖康/摄

再早之前,借鉴了宋风建筑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启幕,就借着它临水一面的青瓷扇屏吸睛无数,青瓷温润的质感,在晴日下隐隐透出如玉般的光泽,更让不少人对“韵”这个字有了生动的理解。 

杭州国家版本馆外景。魏志阳/摄

自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以来,“千年宋韵”逐渐开始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从电视剧《清平乐》到歌舞《只此青绿》,时下越来越盛行的宋风,都是人们挖掘、解码、深化宋韵文化基因的尝试。在胡坚看来,小到花、酒、茶、香的风雅生活,大到为国为家的民族精神,皆是宋韵。

概括来说,宋韵包含日常生活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发明创造的智慧之韵、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和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

当然及至目前,宋韵IP和前后的汉唐文化及明清文化仍有差距。要知道仅仅是一个“故宫IP”,每年的文创转化产值就高达20亿元。宋韵文化想要转化成现代系统性IP,相关元素还有待系统开发和品牌塑造。

如何创新宋韵文化?有问题就有解法,而这答案就藏在宋人自己的话里——“风雅处处是平常”。小到一只漆雕杯托,一盏青瓷茶碗,一幅风雅宋画,在胡坚眼中,都能汲出宋韵的文化符号,更让人触摸宋韵,感知宋韵。

宋韵应该如何创新?

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毫无悬念的成功入选。

回溯千年,瓯江江岸边货栈、茶肆、酒社、饭庄林立,奉恩水门河自南自北从城内注入瓯江,往江堤行去,码头上是一片千帆竞渡,一条20米长的福船满载着成吨的青瓷与漆器拔锚起航。

考古队员们的新发现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更实证了千年商港的繁荣盛况。胡坚认为,我们不仅要拂去古港遗址的时光之尘,更要让“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加鲜活。

第一步,是复刻。古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写入全省宋韵遗址保护行动方案之中,通过精心修复历史遗存,能够首先打造可感知的文化景观。

第二步,是创新。借助技术赋能与大众传播方式,用现代方式“复活”千年之前的海港生活,但抓住“形”要比复刻“神”更重要,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才能让宋韵从文化名词变成可观、可赏、可游、可品的文化体验。

第三步,是融入。从宋韵之中,提炼出直抵现实的文化内涵,在公共文化场所不断展示,用文艺作品持续诠释,为现代城市植入宋韵气质。

要想“复活”宋韵这张最具标志性的浙江名片,宋韵文化还有太多的内涵值得深挖。

宋韵创新的背后

3月18日,“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

37件(套)宋、元、明、清传世书画一同面世,“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位南宋名家的画作更是首次齐聚。

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就把视角拉回到了他的老家——杭州清波门。这组原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画出了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上的西湖四季景色——画中每一笔,都藏着他对家乡山水的热爱。

夏圭《烟岫林居图》

此外,展厅的马远的《雪屐观梅图》,夏圭的《烟岫林居图》,都让人们一睹湖光山色的千年延续。

这些坐于松下、游于湖中、行于山间的宋画,其中的景致氛围莫不是源于彼时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如今展览的火爆程度,也正反映了人们对追寻宋韵文化的渴求。

宋韵面向的是历史,立足的是当代,指向的是未来。胡坚相信,宋代人把宋画中的审美思想、基本题材、花鸟图案运用到生活器具中;当下,我们也可以把宋画的这些元素,重新运用到当代。

杭扇非遗传承人游晓婷利用宋画风格创作潮涌钱塘等现代化主题扇面,再用宋锦包边,经几十道古扇工艺制成的宋画团扇,在宋韵文化节上大受欢迎。

国货美妆企业毛戈平从故宫藏品中选用宋代藏品展现宋韵美学,将宋韵的经典色调、元素、文物等传统艺术和美妆产品相结合, 目前销量稳居国内前三。

当人们走出展厅,在西湖“真迹”中寻找宋韵山水,在寻常生活中追求宋韵风雅,这又是一场别开生面、全民参与的社会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城市的文化气质。

文化标识,是经典性、典型性、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一件宋代青瓷,反馈给观众的不止是古朴纯雅的器物造型,和其后的工艺技法、民俗风情。提炼而上,更有青瓷匠师们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

历史需要载体活化。在《宋韵文化创意》一书中,胡坚提出,从生活、旅游、城市建设、美食、宋画产品、音乐艺术、服饰创意等领域出发,结合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和浙江相应领域的文化产业特色,都应推出宋韵创新产品。

不唯器物,不止风雅,不限于过往,不落于潮流。当下的宋韵创新,更要发显传统文化,让当代人重新找回艺术底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