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昌县积极落实体育强省建设目标,大力倡导全民健身,通过巧用资源、优化模式、活用共享等举措,全力打造“体育之城、青春之城、活力之城”。2022年7月新昌县体育场地设施智慧管理应用项目被省体育局列为全省试点,天姥山越野赛成功入选2021年《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七星体育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并被列入2021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督查典型经验工作清单。
(一)巧用资源,加码场地建设
一是利用闲置资源,实现“变废为宝”。一方面,利用废弃厂房改造,加大投入建成全民健身中心,改建游泳馆、篮球馆等体育设施2.7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免费开放城区16所学校体育场馆,并对体育场馆进行升级管理,如加装灯光、延长开放时间等,每月进校锻炼人次达20余万。
二是利用碎片空间,变身“金边银料”。将体育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利用县域内碎片化空间,发展体育产业的“金边银料”。2020年,新昌县用地6万平方米建成4个体育公园,其中七星体育公园项目被列入2021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督查典型经验工作清单。2022年投入900多万元新建古树体育公园、舞蝶谷体育设施进公园等体育设施,投入16亿元动工新建新昌县小球中心。
三是利用户外运动,建好“诗路绿道”。聚焦户外运动,修缮唐诗之路越野跑赛道,美化丹霞风情沿江骑行绿道,2022年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新建国家级登山步道155公里,积极打造山区小县步道建设样本。
(二)优化模式,破解管理难题
一是数字化赋能,实现智慧管理。实施数字体育“引领工程”,实现专业场馆“一键”申请、健身场地“一扫”使用、运行状况“一网”检测,打造智慧体育服务生态圈。开发“新昌体育”小程序,实现场馆预定“一次不用跑”“运动一码通”,目前已服务群众4万余人次。
二是平台化服务,实现闭环维修。探索新昌县体育场地设施智慧管理应用项目,该项目2022年7月被省体育局列为全省试点项目。对全县公共体育设施器材登记造册,摸清“家底”。建立实时线上监控、报修、维修等机制,并组建线下维护保养队伍,对体育设施运营状况、隐患整改等及时上报并处理。
三是社团化托管,实现社会运营。探索公共体育设施社团化运行机制,鼓励体育社团进驻群众健身房,提升体育社团举办体育赛事的主动性。支持足球协会进驻体育公园,聘请专业足球教练,打造青少年足球基地,开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路径。
(三)活用共享,引领健身风尚
一是做强赛事,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举办全民健身季活动,开展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全民健身风尚。2022年,开展新昌县第七届全运会等各类赛事活动100余场,参与群众每年达8万余人次。持续提升全民健身科学化指导水平,拥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1300余人。
二是做优服务,缩小城乡体育差距。开发文化礼堂运动会、红色运动会等农村运动品牌。募集志愿者600余人,打造“天姥红烛动感体育”志愿服务团,联动12个乡镇订单式开展体育志愿服务,覆盖服务对象10万余人次。加快打造“体育小镇”,加强体育基础场馆设施供给,已开发10条登山路线、10条徒步路线、8条骑行路线。
三是做活消费,打造体育经济引擎。聚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做优“水陆空”三栖体育产业群。推出狐巴巴乐园、万丰航空等“体育+研学”路线,加快打造运动休闲项目、精品路线、研学基地,引流人数已达10余万。万丰航空已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航空运动产业整体经济规模达2000亿元,年均创收近19亿元。十九峰户外运动综合体依托体育赛事,拉动经济消费3000万元,当地民宿入住率达95%,餐饮行业短期客流量提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