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大厅
“今天需要采购商品,明天商品就可以到村办公室门口!这速度,你说快不快!”近日,杭州市富阳区万市镇彭家村报账员雷美娟在政采云平台下单了400只垃圾分类垃圾桶,总价3800元,点了点鼠标,就选购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得益于富阳推行“政采云”电子卖场向村社组织延伸。仅2022年,富阳村社组织采购累计成交订单5530笔,成交金额9619万元,节约采购代理费用400余万元,节约采购时间50%以上。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小额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2022年,富阳区审管办获得“放管服”改革考核全省第一的成绩。
“一网通办“体验区
富阳村社组织采购进入“云时代”
“以前,村级组织货物、服务采购方式不够合理,3万元以上即要求公开招标且最低价中标,程序复杂、周期长、效益低。”富阳区审管办交易管理科负责人表示,纳入“政采云”电子卖场后,村社组织将节约采购时间,也能更便捷地采购优质的货物与服务,共享到政府采购数字化改革红利。
2022年,区审管办修订富阳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明确村(社)组织采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下可通过村务联席会议程序或“五议两公开”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后在“政采云”电子卖场自行采购,简化前期审批流程和采购流程。
近年来,区审管办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办法,理顺各招标主体交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如出台《富阳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交易范围为工程建设项目及村社货物服务采购,提升全区交易限额标准为30万元,并将交易上限标准与上位法无缝对接。与区国资办联合出台《区属国有企业货物服务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将国企货物服务采购从原有的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中剥离,改变原有国企采购仅能最低价中标的交易方式,并实施3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上“乐采云”网上超市直接下单订购。出台《杭州市富阳区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实施暂行管理办法》,村级3万至30万元的简易施工类项目可由村集体选择本地域范围内的持证工匠进行随机抽签,进一步还权于村社组织。
打造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全生命周期管理
“什么时候开工,用了多少钱,项目经理是谁,只要扫一扫工程现场的二维码就一目了然。”鹿山街道蒋家村村民江明说。
2021年,富阳在全市率先对所有村级工程进行纳管,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工程项目“全纳管全公开”的实施意见》,建立村级工程电子监管平台,制作项目工地“二维码”,对工程人员信息、履约情况、变更情况等实现全天24小时接受群众“扫码监督”,通过实时在线监督智慧分析。截至目前,监管平台共录入交易项目4883个,监管信息35989条,预警信息1302条,未按图施工、不文明施工等违规问题均按时整改完成。
小额公共资源交易更多地涉及城乡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招标,规模虽小,但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群众关注度高。富阳打造“不见面”直播方式开标,为招标人设置专有“虚拟开标间”,对开标全过程进行网络直播,接受所有投标人在线监督,在线开标视频直播率达100%。
“针对不良市场主体将根据诚信等级限制其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操作权限1至6个月。”区审管办相关负责人说,富阳区在全省率先构建对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全过程、全周期、全要素的管理机制,制定了《富阳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诚信管理规定(试行)》。针对代理机构管理松散、代理人员业务不精的问题,还制定《富阳区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开展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和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工作。
“通过实施招投标市场、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三场联动’,构建起‘行刑衔接’‘纪法衔接’‘法法衔接’工作机制,形成监督检查、线索移交、侦办反馈闭环管理。”区审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牵头每年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着力解决应招未招、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质量安全事故多发等突出问题。
“一网通办”节约资金6000余万元
“以前投标,花在标书上的钱就要几千元,现在只要通过投标工具就能制作电子投标文件。一年下来,不仅投标文件制作费能省下好几万元,而且投标保证金也免掉了,人也不用‘跑’了,真正实现了‘零成本’。”杭州富阳君杰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华轶飞为现在的交易服务点赞。
建立电子化交易平台,实现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管理,是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关键。富阳围绕“标前、标中、标后”三阶段建立小额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场景应用,交易各方只需“一次注册、登录一次”即可参与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实现“不见面”办理“一网通办”,目前全区注册4079家市场主体全部享受系统服务;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标,施工、监理类项目电子标率达100%,取消投标保证金、资料费,降低投标企业投标成本,2022年参加投标企业达135324次,节约资金6000余万元。
区审管办强化基层服务,加强对乡镇基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业务指导,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方式,“线上+线下”开展业务培训、廉政教育等,不断强化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主体责任意识,发挥好其在招投标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招标人、代理机构等业务交流群,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加强政策宣传,线上答疑。主动下沉服务企业,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通过网站公告、协会发通知等形式向企业提供详细的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把优质服务向各市场主体的“前沿阵地”延伸,拉近政府与市场主体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