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搜榜丨作曲家坂本龙一因病去世,确诊咽喉癌的他,为何还会患上直肠癌?

潮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2023-04-03 02:59全网传播量2993
00:00
00:00

4月2日,据《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多家日媒发布消息: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于3月28日,在东京的医院中过世,终年71岁。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坂本龙一是影迷耳熟能详的日本音乐家、作曲家和演员,自幼学习古典音乐,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主修电子音乐及民族音乐,他与细野晴臣以及高桥幸宏组建的合成器摇滚乐队YMO,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对acidhouse和techno运动有着开创式的影响。

2021年,坂本龙一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自称继2014年被确诊为咽喉癌后,又被再度确诊为直肠癌。尽管他晚年持续与癌症作斗争,但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直到生命尽头。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粉丝纷纷留言哀悼:“教授一路走好”,“谢谢您留下的音乐”,“您的音乐带来的感动将永存我心。”

在感慨之余,坂本龙一两度确诊癌症的经历也让人引发思考:为何之前已患了咽喉癌,之后还能患上直肠癌呢?

“医学上,同一器官或系统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发癌灶的被称为重复癌,也叫多原发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陈定伟主任医师就此问题告诉潮新闻记者,根据其发现的时间间隔,又分为同时性重复癌和异时性重复癌。6个月内为同时性重复癌,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重复癌。

根据文献报道,重复癌的发病率介于0.4%~3.5%之间。但现在从临床上来看,重复癌患者的发现比例有增多趋势。

陈定伟主任医师对这方面的相关病例比较关注,也进行了相关分析,在重复癌的研究方面曾发表过2篇SCI论文。他指出,随着诊断技术和诊断手段的日益提高及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合并遗传、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诊疗中,重复癌患者的发现比例有较前增加的趋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陈定伟主任医师曾接诊过类似患者,家住温州的汪大伯便是其中之一。

69岁汪大伯常年经商,近两个月发现自己左上腹经常疼痛,排便次数从以往的一两次,上升到五至六次,夸张时,甚至达十多次,同时体重也在两三个月内,下降了近八斤。

感觉情况不对的汪大伯在当地医院做了肠镜,结果显示:结肠脾曲有一个3cm的肿块,考虑结肠癌可能——而在四年前,汪大伯就因上腹部痛,常打嗝、反酸,被发现是早期胃癌。

难道是胃癌转移了?汪大伯心头一紧,越想越慌:莫非又得了另外一种癌症?随即找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陈定伟主任医师求援,这也是四年前为其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主刀医生。

陈定伟主任医生为汪大伯进行细致检查。“患者胃癌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提示为早期胃癌,没有淋巴结转移,故术后也无需进行常规的全身化疗。胃癌并没有复发及转移,从检查来看,是患上了另外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结肠癌。”

医生介绍,重复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如与宿主的易感性和癌基因有关,尤其有肿瘤家族病史的人群;与机体免疫缺陷有关,如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降低;手术、放疗、化疗等导致免疫功能进一步损伤,对环境中致癌因子的敏感性增强而多次患病;精神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子对重复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随着就诊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导致重复癌的几率增加。

对此,汪大伯认真进行反思,说不上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就是多年来吃饭不规律。“我有两个兄弟,亲弟弟也是患了肠道肿瘤,当时不肯去医院手术,癌症没多久就转移,人很快不行了。”

因为有肿瘤家族史,汪大伯对此甚是担心:先后得了两种癌症,治疗起来会不会很麻烦?

陈定伟主任医师介绍,重复癌有时常被误诊为转移癌而延误了患者的及时治疗,这种情况的发生很令人可惜。其实,临床上发现,重复癌的预后较单发癌的治疗效果好。

随后,陈定伟医生团队为汪大伯进行了微创手术——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病理提示为早期肠癌,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亦无需进行全身化疗。

同一人,间隔4年时间先后发现胃癌、结肠癌,的确不幸,但两次患癌,都在早期且均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汪大伯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陈定伟主任医师医生表示,对患者来说,患上重复癌并不可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借助日益成熟的微创治疗手段,积极对待,重复癌患者的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从价格跳水到一夜下架,家用射频美容仪究竟是不是“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