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将于5月1日起施行!”
3月31日上午,湖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向记者发来消息,后面跟着一串“礼花”表情。
湖笔为“文房四宝”之首 共享联盟·南浔 沈勇强 摄
“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的一类立法项目,《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分为5章,共32条,明确了湖笔保护和发展工作的职责分工、方向重点和制度机制,为湖笔技艺的传承、湖笔产业的发展和湖笔文化的弘扬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为湖笔立法,背后有哪些深意?能否刷亮这个文化符号新的“高光”?翻开新鲜出炉的《条例》,我们一起来聊聊。
一
湖笔发源于湖州南浔善琏镇,相传由秦朝名将蒙恬发明改良。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应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湖州都占据着中国制笔城市的C位。东晋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北宋苏东坡、元代赵孟頫等一大批名家曾在这里挥毫泼墨,个个都是湖笔的真爱粉。明代谢在杭更是直接称赞湖笔“毛颖之技甲天下”,可见古代文化圈对湖笔的推崇和赞誉。
那么,什么是湖笔?湖笔到底好在哪里?
《条例》第二条就有定义,“湖笔,是指始创并根植于湖州,其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独特品质,符合国家、省有关标准的毛笔。”
“独特品质”一词要圈起来:并不是所有的毛笔都姓湖。
一支湖笔从原料加工到出厂,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8道大工序,中间又可细分为120多道小工序。
经此雕琢的湖笔,才能秉承“三艺”“四德”,即“精、纯、美”的准则,和“尖、齐、圆、健”的特性。
定义里提到的标准,主要指的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湖笔制作工艺及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文房四宝 毛笔》和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湖笔》等推荐性标准。遗憾的是,最新版《毛笔制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涉及到的工种仅仅包括水盆和修笔,无法涵盖湖笔制作技艺的八道主要工序。
而作为一项技术和艺术价值都兼备的传统技艺,湖笔制作需要不断推进工艺创新,相关工序可能会调整更新。
《条例》第十五条也明确,要求湖州人社部门建立和完善湖笔制作技艺水平评价体系,以便处理好“标准和技艺”“调整和统一”的关系。
二
第二个关键词是“人”。
和很多传统文化一样,湖笔制作技艺也面临着人才流失、后继乏人的困境。湖笔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一般学徒需要3年才能熟练掌握。
工作辛苦加上收入低微,导致这一行业越来越难以吸引年轻学艺者。以善琏镇为例,近800名一线制作技术工人中,60岁以上的超过40.1%,40岁以下年轻工人不足10人。
如何激励更多人来传承、精研湖笔制作技艺?给予更广大技术工人群体职业认同感,也许是个办法。
目前,湖州全域内的湖笔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国家级的有1人,省级3人,市级6人,这类评定含金量高,门槛也不低,对普通技术工人的带动性比较有限。
为此,《条例》第十二条创设了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制度,对制作技艺精湛的湖笔从业人员,由该市文广旅主管部门会同经信、人社等部门组织评审后,可认定为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
评选的标准很直接,制作技艺精湛即可。
善琏镇的徐新莲是湖州千金湖笔有限公司的湖笔水盆工,从业已有44年。水盆是不少湖笔笔工公认的最难工序——坐于水盆前,一手拿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过脂的毫料,反复翻着、梳洗,逐根挑选,组合成刀片状的笔头毛。寒来暑往,手在冷水里一泡就是一整天,人在笔料前一坐就是一辈子。
《条例》出台后,像徐新莲这样执着坚守的一线技术工人,有望入选传承人名录,获得各级政府提供的支持建立湖笔工作室、非遗工坊,给予适当资助、邀请参加国内外湖笔文化交流活动等配套政策。
三
再说产业。从《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的“发展”二字可见,对湖州人来说,湖笔是传统文化,也是有待升级壮大的富民产业,相关从业人员有近2000名。
产业要发展,品牌很关键。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但却是其中品牌影响力被侵蚀最严重的。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2010年,“善琏湖笔”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湖州至今仍未获得更有标识度的“湖笔”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溯其原因,还要从“一支湖笔走四方”讲起。古时,善琏人背着捆满湖笔的布包,走南闯北,为售笔奔波。
沿着大运河,他们辗转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从“行商”到“坐贾”,先后创立了北京的戴月轩、沈阳的胡魁章、上海的杨振华、苏州的贝松泉、绍兴的卜鹤汀、杭州的邵芝岩等知名笔庄。
“湖上生花笔,姑苏发一枝。”郭沫若为苏州湖笔所题之诗,正是当时湖笔走出湖州的印证。
遍地扎根开花,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湖笔的地域独特性,也压缩了原产地湖州的市场空间。当前,湖州的湖笔产业现状不算乐观,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落后于江西、安徽等地。
湖笔属于中高档产品,笔头原材料以山羊等动物毛毫为主,近年来毫料成本上涨,而湖笔价格又受制于周边城市低价产品的竞争,导致湖州不少制笔企业利润减少,发展后劲不足。
四
如何破解?唯有创新。《条例》从各个方面点出了湖笔创新发展的路径,也明确了对应的责任单位:
——要求经信部门应当牵头制定湖笔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运用产业基金、专项资金等扶持措施,促进湖笔产业提档升级;
——要求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引导、支持动物养殖经营者和湖笔生产经营者加强对山羊等动物的选育,推动湖笔笔头原材料供应基地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湖笔生产经营者提供多样、便捷的融资服务;
——支持湖笔生产经营者通过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扩大营销,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国内外市场;
——要求湖笔行业协会应当完善行业规范,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和有序管理,服务湖笔产业健康发展,扩大湖笔文化影响力。
云鼎(国际)直播中心
事实上,在“湖笔小镇”善琏,一些转变已经悄悄萌发。走进小镇电商直播共富工坊,不仅有免费的公共直播间,还有路演大厅以及培训室,镇上的湖笔企业只要提前申请都能免费入驻。
为打造更具规模的“触网”平台,小镇还引进了云鼎(国际)直播中心,并规划电商直播产业基地新片区,电商直播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
抓住新风口,“妙笔生花”。目前,善琏镇共有湖笔及相关企业400余家,开设网店和直播号占比超五成。2022年该镇湖笔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9.5亿元,增长11.8%,新增销售额几乎全部来自电商直播渠道。
书写工具革新、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文化转型……诚然,湖笔产业发展还有不少挑战要攻克。
但地方立法已经给出了新的解法:直面问题,用一条条“长牙齿”的硬举措各个击破,为湖笔保护和发展保驾护航。
踏过两千年历史长河,或许,湖笔的下一个“高光时刻”已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