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事航运服务的杨非来说,海南自贸港的每一个消息动态,都牵动着他的神经。近期让他最为关注的,是“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
3月30日,“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话题登顶微博热搜。消息显示,截至目前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任务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将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
按照计划,海南将于今年具备封关硬件条件、明年完成封关各项准备、2025年底前实现全岛封关运作。
海口新海港客运综合枢纽。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图源:新华社
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全面启动
意味着什么?
封关是什么?不是把海南封闭成一个孤岛,恰恰相反,是以封关为契机,使海南自贸港与外界的联通更加顺畅,是更高水平的开放。
“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转变。”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潮新闻记者,封关运作指在海南全岛建成一个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在这个特殊区域内,“封关”的概念也可以简称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一线”指的是海南与国际的联系。“一线放开”表示自贸港实行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像其它自贸港如香港、新加坡那样,全面与全球联通。”梁海明说。
“二线”指海南与内地的联通。“二线管住”即在自贸港和内地之间进行适度的管制,目的是保障国家贸易管制政策的统一和做好与内地税制落差的衔接。管理的对象主要为货物、商品、运输工具,但与内地间人员往来不会发生变化。
至于岛内自由,梁海明认为,是通过低干预、简化手续等方式,把岛内的自由贸易搞活,形成更大的辐射半径,从而形成磁场效应。
那么,这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对个人、企业都有重大影响。
举一个简单例子。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在税收制度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是关键词。
过去,进口商品较贵,进海关要缴纳关税是原因之一。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的所有商品,将免征进口关税。这不仅包括消费品,更有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原辅料等。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点全面启动封关运作准备?
先看时间轴,《总体方案》要求,2025年前,海南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有效监管基础上,有序推进开放进程,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形成早期收获,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如今距离2025年还剩两年多。按计划,海南今年的大事儿,便是达到封关硬件条件,然后再花一两年时间,做好软件上的完善。
准备些什么?是大项目、大工程。海南自贸港方面介绍,目前,全岛封关运作准备主要包括64项工作任务、31项建设项目和27项压力测试事项,都在紧锣密鼓推进,确保今年具备封关硬件条件,明年完成封关各项准备。例如,最近封顶的琼海博鳌机场“二线封关”口岸项目,便是首个封顶的封关运作项目。
其次,制度也要到位。制度创新历来是难点,海南正在啃硬骨头,毕竟,走入一片“无人区”,很多创新必须是全国首次,是超常规的思维方式。过去五年,海南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4项,推出极简审批,并率先探索“承诺即入制”“准入即准营”改革,还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营商环境建设厅。
“下一步,我们将锁定全岛封关运作目标,科学化统筹、高标准建设,全力推进全岛封关运作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封关运作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为高质量开展压力测试和正式封关运作夯实基础。”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建成倒计时
与香港如何分工合作?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的标志,是全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基础。
根据《总体方案》布局,到本世纪中叶,海南要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图源:新华社
作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自由贸易港代表着货物、资金、人员等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纵观全球,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都是较为典型的自由贸易港,吸引着大量资源要素集聚。
而作为中国继香港之后的又一大自贸港,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如何与香港分工协作,实现1+1>2的效果?
在梁海明看来,建设海南自贸港,是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寻找经济发展新突破口,以及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新秩序。海南和香港可以在金融、教育、医疗等多领域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在3月2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海南省副省长倪强介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向香港开放专业服务市场十条措施》,即鼓励和允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保险、金融等香港的第三方在海南自贸港设立机构和代表处。随后倪强又介绍,海南目前正在研究今年的一项制度集成创新,即香港、海南两地零售业合作,实现相当一部分香港销售的商品也能在海南销售。
倪强的发言获得了论坛现场香港企业家的积极回应。
据媒体报道,他们认为,“十条措施”是促进琼港合作良好的开端。并建议,海南自贸港未来的建设中,可以在会展、零售、现代服务业、教育、旅游业等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琼港合作。
“香港未来要打造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梁海明对潮新闻记者表示,而根据《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重点突出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者定位不同,产业不同,互补大于竞争。
以教育合作为例。梁海明表示,海南自贸港将建设成为国际教育创新岛,这对教育资源丰富的香港而言,两地有很多互补性。近年来,环球高等教育出口贸易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不仅可以为接受国、地区每年带来逾300亿美元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并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香港教育制度与外国接轨,一直希望发展知识型经济,引进世界级著名中小学到香港开设分校或合办课程,以打造成为国际中小学教育枢纽。但由于面临土地不足、学生数量较少、因签证问题暂难吸引内地学生前来就读等局限,未能继续引进国际一流中小学在香港设分校或合办课程。
“这对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土地资源丰裕的海南而言是另一个机遇。”梁海明说,海南可在办学土地、两地人员签证等方面,和香港携手向中央有关部门争取便利政策,与港澳共同发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产业,引进国际知名中小学到海南办学,吸引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学生到海南就读。这不但可促使海南和港澳增加联动,共同发展成世界级的中小教育枢纽,更能为海南和香港带来协同效应,带动例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其他周边的经济活动,不但可以增加就业,还能促进香港、海南自贸港长远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