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山海浙江从何而来?

    潮新闻 记者 施雯2023-03-28 03:44全网传播量15万
    00:00
    00:00

    如何盘活利用土地资源,为浙江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

    今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重磅出台了《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稳进提质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新政一共有30条,自印发之日起,有效期截至今年12月31日(点击阅读此前报道)。

    微信图片_20230328091403.png

    杭州钱江新城 图源 CFP

    浙江是经济大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四;但从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维度出发,浙江又是个资源小省。

    千万年来,勤劳的浙江人用十分有限的自然资源,创造着越来越多的财富,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第一期配图 (1).jpg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要素的支撑。那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是如何发展成长为现在这般模样的?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潮新闻共同推出《潮·自然》栏目,带您一起来了解其中的奥妙。

    第一期,我们来说说浙江的格局和发展的关系,就从20亿年前的山海浙江说起吧。

    20亿年前的元古宙时期。当时,地球上有两块“积木”漂浮在茫茫大海,它们是以江山—绍兴拼合带为界,浙西北、浙东南两块大地的雏形,后来,它们经历了地质演化,拼合成现在的浙江大地。

    第一期配图 (2).jpg

    古生代早期,是浙江南北大陆的“牵手”期;晚期,浙江形成了著名的“钱塘海盆”。

    今天,浙江最大的平原——杭嘉湖平原,就位于“钱塘海盆”东北端。

    图片6.jpg

    在恐龙活跃的中生代侏罗纪,燕山运动造就了浙江最高峰——龙泉黄毛尖。当时,这座山峰的海拔,比今天更加伟岸,而浙江的“七山”,基本都是在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

    图片5.jpg

    中生代白垩纪,是恐龙灭绝的时代,那时的燕山运动,造就了浙江最大的盆地——金衢盆地。

    经历了地壳的多次升降、海水入侵与退却,浙江最终造就了“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

    微信图片_20230328092210.png

    莫干山竹海 图源:CFP

    这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到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

    浙江的地貌类型多样,梅汛期台风影响频繁,人口密度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也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

    自然条件实在平平的浙江,没有为天赋不足的现状失意,反而斗志昂扬地奔赴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微信图片_20230328092437.png

    义乌夜市 图源:CFP

    根据2022年浙江统计年鉴公布,浙江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0.57万平方公里。

    国土“三调”成果显示,浙江全省农用地面积13005.37万亩,建设用地面积2030.28万亩,未利用地面积814.06万亩,分别占陆域国土总面积的82.05%、12.81%、5.14%。

    在全国23个省份,5个自治区中,浙江的陆域空间面积仅排名25。

    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在GDP总量方面,浙江排在全国第四位。

    微信图片_20230328091558.png

    图源:CFP

    2022年浙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二位,仅次于上海。

    那么,浙江是如何用十分有限的自然资源,发展成为今天的经济大省的?

    我们下回接着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