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烟雨楼㉒丨清明螺

    潮新闻 2023-03-27 22:15全网传播量1823
    00:00
    00:00


    编者按:

    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吃清明螺是江南人清明时的习惯的食俗。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螺蛳,是国人独享的美味。古人早早就发现了这一潜藏在硬壳之下的食鲜,西边的云南、广西人最早学会了磕螺蛳。云南省兴义村里的远古遗址,就曾发现3500年前的原始人类吃剩下的螺蛳壳。来到江南,若没有吃过螺蛳,就不算到过江南的春天。

    作家汪曾祺就曾在《故乡的食物》中写到有关清明螺的趣事:“我们家乡清明吃螺蛳,谓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蛳,分给孩子,一人半碗,由他们自己用竹签挑着吃,孩子吃了螺蛳,用小竹弓把螺蛳壳射到屋顶上,喀拉喀拉地响……”一众春鲜里,价格最亲民的也莫过于螺蛳。

    吃螺蛳,是江南春天里的小确幸。各地吃法也是不一。在浙江,淳安、建德人吃螺蛳一定要放辣;杭嘉湖平原上,杭州人烧螺蛳则爱用咸肉、春笋等鲜味十足的食材与之搭配;嘉兴人则觉得,清炒或酱爆最能返朴归真,将螺蛳之鲜凸显出来。

    本期《烟雨楼》的作者,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老饕,不仅会吃螺蛳,更善烹饪。就让我们一同跟着作者,炒一盘清明螺,在一吸一嗦间,将春之味吸吮个痛快!

    清明螺

    本期作者:梁铮

    清明螺,赛肥鹅。这两天,是江南人吃螺蛳这一“盘中明珠”的最佳时季。说到螺蛳,一盘简简单单的清炒或酱爆螺蛳,是吾地一带人的春令舌尖之诱!疫情消散,烟火回归。下班途径农贸市场,拐至水产摊头,见一池鲜活的鲫鱼摊边摆着两大盆螺蛳,一大一小。我凑前问价:大的剪尾的12元一斤,小的10元。遂称了15元大的,提溜回家。

    江南水丰,历来是蚌鲜的天地。湖滩边,水草间,泥沼里,小溪处,乃至垄沟内,到处都有这厮探头探脑的可爱踪迹。记得少时暮色中,常去郊野小溪,循岸觅缝,见有春螺趴壁蛮多,顺手一捞,就鲜活一大把。若得闲,巡滩个三四回合,估计就能捣得一大盘新鲜的“酱爆螺蛳”了。

    螺肉向有“席间美味”之誉。烧螺方法诸多:有香辣、五香、清炒、酱爆、清蒸、上汤等等。但江南人似乎更喜欢清炒或酱爆二味。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炒螺关键在火候。落锅前,生螺须事先用清水滴少许油养净,否则臭螺一粒会坏了大味。清明之前的螺身大抵壮硕,一般无夭症。螺经充分水洗后,稍沥搁筐,猛火起锅,油宜稍多些,否则无光,影响观感和食欲。油温八成热时,先下姜片爆香。此味主打鲜嫩,若喜口味重的,还可先放些蒜泥、豆酱、辣椒等。随后将活螺一并倾锅,快速翻炒约三四分钟(其间应不停的搅勺),续之速速放入料酒、生抽少许,爱酱色可取老抽淋上几滴,以壮色。若觉锅干可撒上几滴清水,水不可多;途中不须盖盖,继续使大火翻炒,以快速入味。若螺身厚,可略焖盖一会,十余秒即可,开盖撒上葱花,便起锅装盘。炒螺技巧以在螺头吸盘下的肉不至过老紧缩为佳,老者不好吮,更不好吃。

    其实,清明之际,螺肉特别肥鲜,无论怎样烧,都是味道“一只鼎”的。那日,吾妻亲自掌勺,俄顷,她便端螺上桌,油亮的青壳上葱翠欲滴,一股清香酱味扑鼻而来。诱得我不待其它菜上桌,就疾疾打开了一瓶地道黄酒,先自斟一盅,便顾自动筷了。随着“嗞嗞”的吮吸声,妻也疾疾从厨间冲出,加入“吮”列之中。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其实说到吃螺,也颇讲究。印象中,小时候跟大人趴桌吃螺,见遇到难吮之螺,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螺屁股放入嘴里大力一吸,将尾肉先吸出一点;再把螺身反转,把大头放入嘴巴尽力猛吸。此时,一般可将整个螺肉全部吸出。如还不行,则须寻根细针来,或用竹签挑之出来了。可能有人会嫌之麻烦,不过这也是吃螺的一大乐趣了。而清明螺肥壮,一般无此窘况出现。

    螺肉好,在中医,更有散结、敛疮、镇痛等奇效。在我眼里,这道清明螺,也算是一道风味绝佳又价廉物美的舌尖“小荤菜”了。旧时有“啜尾巴螺蛳下酒,强盗来了都不逃”的雅传,可见这螺之味的厉害了。

    (栏目监制 毛传来 策划 李茸 沈烨婷 编辑 顾雨婷 本期作者 梁铮(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善县委宣传部荐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嘉地嘉人丨烟雨楼
    相关新闻
    烟雨楼㉑丨一春最好是清明
    烟雨楼⑳丨艾草为汁清香满屉!老嘉兴的“团宠”逢春登场
    烟雨楼⑲丨濮家大院,古景中的前生今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