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下沉”,可以“沉”到哪里?
从鉴湖之畔的咖啡书吧,到刻石山的机车主题咖啡馆,再到云端丹家的露营咖啡……这两年,从小镇到乡村,乡野里出现了越来越多咖啡馆的身影。对于发展乡村旅游而言,把咖啡馆搬进山野,这样的乡村消费新场景想不走红都难。难怪有人说,点亮乡村,从一杯咖啡开始——咖啡飘香,美食诱人,民宿开花,景色怡人,乡村处处“潮”起来了。
乡村“潮”风景融入消费新场景
“城市咖啡店见多了,第一次来这种乡村咖啡馆,山涧美景触手可及,咖啡都喝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近日,来自上海的游客柳诺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在社交平台向朋友们“安利”。柳诺提到的正是平水镇岔路口村刻石山雅居民宿的网红打卡点——“藤原豆腐店”咖啡馆。
“店名的创意来自周杰伦的赛车电影《头文字D》,开业一年来,反响很好。”“藤原豆腐店”运营负责人张立谨是一个“95后”海归青年,她告诉记者,户外咖啡馆拼的是新潮、创意,把咖啡馆搬进山野之间,不仅成为吸引年轻人的一大卖点,还成为“机车一族”的中转补给站。“我们现在的咖啡社群,除了江浙地区的游客,还有绍兴本地的摩托车友会。节假日高峰期每天能卖出两百多杯咖啡,日营业额1万元以上。”
“在大山的照映下,空气清新,流水潺潺,点一杯香橙果咖,约上三五好友,人生惬意!”咖啡馆粉丝小刘说,尽管从杭州到刻石山需要近3个小时车程,但“白天攀岩喝咖啡,晚上饕餮睡民宿”的体验令人“久玩不厌”。
有人把咖啡馆搬入山野,也有人把咖啡书吧开在湖畔。柯岩街道叶家堰有一家小有名气的“村咖”叫“寻常惦·M咖”,主理人朱洁长期从事咖啡机、咖啡豆等产品销售,一年前,他正为新店觅址而烦恼,偶然遇见了烟波浩渺的“鉴湖里”。
“不同于城市的高楼林立,这里有着鉴湖的风情底蕴,也有静谧和村庄的烟火气。我想,就在这了!”朱洁笑着说,店名中的“M”意为“慢”,正是乡村慢生活的状态。为此,他还与柯桥区图书馆合作,打造了一面三千册图书拼起的书墙,170平方米两层的咖啡馆内,一楼看书品咖啡,二楼学拉花,江景作伴,吸粉众多。
“在乡村的小巷里开咖啡馆,会有人来喝吗?”这是不少街坊的疑问。等到咖啡馆开张,走进来一看,他们也不由啧啧称奇,还会自发向游客指点起这个藏在民居之间的好地方来。
村民共享“风景消费”果实
乡村咖啡馆不止吸引本地居民和游客,还有上海、杭州等地年轻人慕名而来,拍照打卡。他们喝着咖啡,观赏着乡野美景,这样的消费方式也给山村带来了不一样的“回报”。
在柯桥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王坛镇丹家村,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探幽的游客。“很多来体验民宿的游客,都是冲着云端咖啡打卡来的。”该村党总支书记孙位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不少民宿都飘起了咖啡香。比如南山小院、宛如云上纷纷推出了专门的咖啡吧台,“乡野拾光”文旅项目将露营帐篷和咖啡相结合,计划开发“有机茶+咖啡”组合套餐,叁见·窠坊计划打造茶文化与咖啡展示室……
把“客流量”转换为“留客量”,才能为村集体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前我们村旅游产品出现了同质化现象,以农家乐、民宿为主,如果没有新元素加入,旅游业只能不温不火地发展下去。”孙位军说,村咖与民宿等业态相融,就像为乡村旅游增加一个“支点”。“有了多元业态推动,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了,带动农副产品销售,盘活了闲置农房,还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他说,比如“乡野拾光”这个项目,去年8月至今,为村民支付人工费50余万元。此外,在众多民宿的“引流”下,丹家村这个地市偏远的小山村,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村咖”不仅为村庄发展打开了新路径,还见证了村民生活从“将就”到“讲究”的蝶变。“以为只有市区才会有咖啡书屋,没想到开到了家门口。”在稽东镇榧香书舍阶梯式书吧边,村民詹阿姨喝着香榧咖啡,笑着说,到了周末,来书舍点一杯咖啡,与孩子一起参加公益趣味课堂,度过轻松的亲子时光成为了大伙儿的新风尚。
“我们想用更为年轻化的思维,将咖啡与榧乡稽东的文化底蕴融合起来,让更多人走进稽东、了解香榧。”榧香书舍的主理人应华亮告诉记者,把咖啡书吧打造成一个集品尝咖啡、学习交流、文旅体验、聚会沙龙于一体的多元知识空间,让更多人从“榧香咖啡”认识“榧乡稽东”,是他运营这家咖啡馆的初衷。
整合资源
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柯桥的“村咖”选址各异,有的开在村中民居里,有的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有的“前身”是废弃茶厂,都不是寸土寸金、人流密集的城区。小小村咖,何以具备如此强的吸引力?
“茶山上的咖啡香,能够治愈你的乡愁。随着乡村旅游从‘景点游’转向‘全域旅游’,以村咖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正在融入乡村生活。”浙工大之江学院旅游学院相关专家指出,当咖啡馆开到小镇、乡村,不仅仅是为顾客提供一杯咖啡,更包含着自然与人文环境提升等诸多元素。在乡村旅游的迭代升级中,来自城市的醇香咖啡与有颜值、有韵味的美丽乡村正走向融合。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大幅改善了乡村面貌,更进一步推动了全域旅游。与此同时,我区稳步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推动旅游业“体验更精致、设施更精良、景观更精美、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这些,都为小镇、乡村飘出咖啡香提供了更多可能。
“多业态融合是乡村游的发展趋势,也能让更多咖啡馆真正扎根乡间。”有业内人士介绍,比如在浙江安吉,“村咖”正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大山里开出200多家咖啡店,演变为一种乡村新业态。它吸引的不仅仅是“打卡”的年轻人,更吸引着有梦想的年轻人“造”咖啡馆。而年轻人的返乡,也为小镇、乡村发展提供了新业态、新理念、新思路。
今年,伴随文旅消费、市场投资活力复苏,柯桥相关部门预计“村咖”数量还会逐步增长,这一乡村新业态与露营基地、度假酒店、旅游综合体等原有业态的互动也会更加密切,创造全新消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