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磐安“微改造、精提升”:加“宿”崛起,绘出百里樱花的江南图景

    潮新闻 通讯员 赵晴 孔晓岚 羊冬娇 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尖山镇供图2023-03-23 10:50全网传播量649
    00:00
    00:00

    正逢春日景,何处寻磐安?是远眺山间,百里群樱浸染后的一片粉黛;是俯瞰台地,梯田古茶氤氲后的四溢清香;是蜿蜒而上,石板黑瓦堆叠后的落日暖阳。

    一句“身心两安 自在磐安”,让这座山水隽秀与人文厚重兼具的浙中小城,成为无数游人追寻返璞归真的心向所往。借着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专项行动的东风,磐安通过聚焦体制机制完善、旅游业态丰富与特色文化挖掘,不断优化景村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与提档民宿升级,2022年实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276个,完成投资8.77亿元,创建省级“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45个,数量居金华市第一。

    以景引人念好山水经,以质留人走好共富路。眼下的磐安正巧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以台地自然风光为底色,依托传统文化和特色古民居建筑群的风貌优势,做大民宿集群、做精乡村旅游、做深文旅融合,推动磐安文旅向全时段、全区域、全产业转变,倾力描绘“时时皆宜游、处处皆宜宿、产产皆致富”的江南新图景。此刻,伴着春日的颂歌,更加烂漫。

    个性提炼 跨界融合

    激活传统村落的“民宿密码”

    对于磐安而言,在“微改造、精提升”的有机更新过程中,对民宿的重塑改造与提档升级是做精乡村旅游与激发文旅活力不容小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上村

    穿梭在群山樱林间,盘旋而上,一路向北,依傍于皇城湖畔的尖山镇湖上村,以开发式保护代替闲置性保护的方式,盘活闲置已久的老三合院,将濒临倒塌的祖宅修葺翻新,保留了传统精神风貌与原始肌理感,改建为“湖上门堂”高端民宿。框一方天地,景致雅逸,院内中堂被改造成各式公共空间,昔日的杂草丛生变为庭院深深,赏四季轮回的雅致风景,怡然自得。据了解,该民宿在去年被评定为银宿,当下正为创建文化主题民宿谋划蓄力。“这家民宿是美好生活的见证,我们想通过‘微改精提’,不断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湖上门堂业主表示,不同于其他文化主题民宿厚植历史人文底蕴,“湖上门堂”的文化特色在于,聚焦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从传统的农家乐,到现在的高端民宿定位,以“湖上门堂”为典型的改造提升,一步步见证着湖上村民宿产业发展的提档升级与幸福变迁。

    信步闲庭,不远处的半坡上,一家以乌石与钢架相结合为主结构的建筑映入眼帘。青简石屋是一家以书为主题的精品民宿,也是磐安探索“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的代表之作。通过对公共区域的功能重塑与客房区域的布置提升,从充满格调的艺术内饰,到别具诗意的客房取名,辅以乌石墙体古朴的简约搭配,处处弥散着书卷气息,“书中有民宿,民宿中有书”一大特色刷足了存在感。

    “湖上门堂”民宿

    以跨界融合推进“住而有趣”,像这样的旧貌换新、加速蝶变的案例,这几年在磐安乡村中比比皆是。着眼于民宿经营中的小细节、小环境、小场景,村民们纷纷自发性地自我改造起来,有的围绕床具用品升级,有的落脚在美丽庭院,还有的是餐饮改良……

    去年,全省“百县千宿”启动大会在磐安举行,磐安列入全省6个“浙韵千宿”试点县之一,30家民宿入选“浙韵千宿”培育名单,数量占金华市近三分之一。全县拥有全国乙级民宿1家、省等级民宿28家(其中白金宿1家、金宿2家、银宿25家)、文化主题民宿2家、非遗主题民宿1家,全国乙级民宿、非遗主题民宿为金华市唯一,省等级民宿、文化主题民宿数量均为金华市第一。

    以尖山镇为例,从湖上村主力高端民宿,到乌石村引领农家乐集群,再到管头村凤凰新区紧跟现代民宿步伐,民宿产业的迭代更新,民宿集群持续出彩、出圈,打造富有文化内涵、风情特色、深度体验的“磐安山居”,已成为磐安乡村旅游新的亮点。坐落在风景中的一栋栋民宿,催生了“美丽经济”,也展现着乡村旅游的勃勃生机。

    全域雕刻 多元整合

    破解乡村旅游的“流量密码”

    如何走好“微改造、精提升”的提质路径?磐安用全域旅游的视角,聚焦细微之处,通过节点打造提升景观风貌,做精乡村旅游,让游客获得新鲜感与归属感,增强游客游览与度假的精致体验,从“逗留”到“宿留”。

    乌石村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走进乌石村,与江南白墙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是,这边一间间房屋由黑色火山石堆砌而成。整个村庄建在500多米海拔的山上,山下的金黄梯田尽收眼底。

    作为金华地区“规模最大、年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营业收入最高、规范管理最早”的农家乐集聚村,乌石村也是最早一批农家乐的领头羊,通过改造提升,整个乡村不断提质升级,满足新消费、新市场的需要。入口处的乌石驿站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内设咖啡吧、“磐安心意”展示区、“图书馆+”融合区等,是一个综合性的主客共享空间。去年,围绕乡村沿线风貌,乌石村增设了景观栈道,全长约300米,坐拥“空中小村”的绝佳视野纵览美景。

    以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为导向,磐安以发展民宿为手段,让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乡村民宿经济如何突破“单程”流量桎梏,形成客户黏度?磐安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各类业态、串联精品线路与开展系列活动,深度挖掘文旅产品的高附加值,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激发乡村旅游的正向内生循环。

    比如,湖上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书吧、咖啡吧、茶吧等业态相继入驻。湖的一周修建了休闲长廊,供游客垂钓、露营、打太极。每年7月中旬在“荷花谷”举办湖上村荷花节,并依托荷花节,推广磐安小吃,发掘荷花文旅价值。

    横路村盘活山水资源和闲置农房,开发水下孔景区,相继引入九间天民宿、“地心引力”酒吧等一批新型业态,老街区焕发新活力,乡村休闲旅游风生水起。

    乌石村将原先村里的老学堂改建为“乡愁记忆”磐安非遗文化展示厅,旧小学改造成了乌石书院,紧扣乌石元素,以点带面,促进整村发展。

    磐安用与时俱进的改造手段,将增强客流黏度成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民宿“破圈”的密码之一,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同时,磐安坚持“景助村富、村助景兴”理念,改造提升3A级以上景区14个,创建景区村163个,以景区发展带动村民致富,“景村融合”案例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纵深推进 非遗传承

    解锁深度融合的“场景密码”

    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对“诗和远方”的浙江答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磐安利用新时代的文旅深度融合表达方式,聚焦文化铸魂,通过对非遗场馆、文博场馆等的“微改造、精提升”,立足打造“小环境”,讲好磐安故事,保持强劲文旅融合活跃度。

    玉山古茶场

    玉山古茶场(茶文化博物馆)是磐安茶文化的历史见证,是国内现存唯一的集古代制茶、售茶管理和茶文化内涵为一体的古代市场多功能性建筑,被称为茶文化“活化石”。在“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中,通过对场馆展陈硬件和外围道路基础设施的升级,打开了周边村庄文旅融合的新图景。伴着追溯历史的文脉游线,“茶之境”“茶之史”和“茶之事”是茶文化博物馆展厅的3个单元,分别体现磐安种茶、制茶、饮茶的悠久历史。经过一系列的优化提升,馆内数字化声光电设备全新升级,磐安“云峰茶”制作技艺一览无余;“镇馆之宝”三方古碑前的隔离玻璃换成了栅栏,供游客们“面对面”探真容。每一处细节提升,都是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磐安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着力推进非遗、文物活化,不断擦亮磐安文旅“金名片”。以“赶茶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悠悠古韵、品味茶香”入选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培育名单。

    下一步,磐安将继续以“微改造、精提升”作为构建文旅新发展格局的抓手走深走实,同时,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重要载体,为全省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激发动能,为助推“两个先行”注入源源不断的磐安力量。

    相关新闻
    乡村旅游何以“无中生有”
    浙江日报 |“因为向往,所以奔赴”:文旅融合春潮起,象山而行见未来
    浙江日报|千年海曙涌新潮 “微改”妙笔起华章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 走进定海体会“一字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