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新中心 拼未来丨为何说良渚文化大走廊也是条经济大走廊?

    潮新闻 唐骏垚 徐颖2023-03-23 02:30全网传播量1938
    00:00
    00:00

    编者按: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召开“强信心、拼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区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走在前列的强音。浙江日报杭州分社与余杭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新中心 拼未来》新媒体专题,聚焦余杭如何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敬请垂注。

    杭州城北,良渚文化大走廊春意盎然。

    这条以良渚文化为核心的大走廊,在余杭东西向串起5000年良渚文化、2000多年运河文化、1000多年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红色文化等。

    今年2月,“谋划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更是写进了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了全市要推进的大事。

    虽以文化命名,但良渚文化大走廊也是一条经济大走廊。在全力拼经济的当下,余杭全力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自有其深刻内涵。

    (一)

    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最为直观的,是能够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拼经济的当下,以文旅消费为代表的新业态,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条大走廊上,不缺“含金量”高的文化旅游资源——

    西段,有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有“江南五大禅院之首”的径山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径山茶宴;

    中段,有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等世界遗产系列馆园,还有一票难求、成为网红打卡点的杭州国家版本馆;

    东边,有同为世界遗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运河,以及与其相连的辖区内最大淡水湖三白潭……

    但这些资源,目前大多数处于“散装”状态,缺少有机的串联整合。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就是串联起这些资源的一个载体。

    有一点必须清醒认识到,有机串联并不是简单地推出几条旅游推荐路线,更重要的是对大走廊的文化内核进行系统性梳理,形成“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完整叙事,成为浙江“重要窗口”中的一个重要展示节点。

    唯有如此,才能在余杭形成一个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标识,才能让良渚文化大走廊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二)

    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背后是余杭优化空间新格局的战略考量。

    余杭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千年发展轴“一廊一轴”的空间格局。将“一廊一轴”标注在余杭地图上,就会发现余杭西部、北部并未覆盖。

    余杭的北部、西部地区,很多区域受到文保、环保、农保等因素制约,与南部、东部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杭州城市新中心目标的提出,北部、西部的发展必须破题。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提出,就在余杭版图上构建起了“两廊一轴”的发展空间新格局。

    迭代空间发展格局,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依托良渚文化大走廊强大的文化内核,余杭已培育出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

    比如,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省级特色小镇梦栖小镇,已集聚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设计产业基础扎实;

    再如,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以游戏动漫、影视传媒、直播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技术等数字文化产业内容作为核心发展方向……

    而对余杭来说,文化产业仅仅是良渚文化大走廊上产业布局的一块拼图。

    在这条大走廊上,从西向东依次有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瓶窑新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但能级带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以良渚先民的“原创”精神为指引,现代农业、文旅融合、航空航天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已是“星星之火”;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加持下,期待形成“燎原之势”。

    (三)

    对良渚文化大走廊的经济属性,还要从更高维度去认识。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给出了文明界定的中国方案。

    表面上看,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提升本国政治、经济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相当重要。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是讲好良渚故事、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其中所蕴含的能量,将有效传递到经济发展中。

    这种传递的有效路径,就是营商环境。今年“新春第一会”,浙江提出,今年将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

    文化吸引力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对一座城市的留恋,在于良辰美景,更在于文化栖居。

    余杭全力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塑造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贡献更多余杭、杭州、浙江力量。

    文化与经济,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当前,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已从“余杭行动”提升到“杭州举措”,也让这条大走廊建设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