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被称为“披着狼皮的羊”,据2022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1年全世界有1060万人感染结核病。
同样是肺结核
为何他们的结局截然不同
正值工作上升期的小谢(化名)平时很忙,一次加班后,他不慎“感冒”,咳嗽了大半个月,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结核。
起初小谢每天按时服药,在治疗两个月后,小谢自我良好,又觉得吃药影响胃口,就擅自把药停了,也未按时复诊。自此,小谢的咳嗽又开始发作,但吃药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拖就是四年。
一天,小谢因高烧不退住院,经检查发现,他的肺已像“破布”一样,溃烂不堪,而更棘手的是,他体内的结核菌产生了多重耐药性,面临无药可治的绝境。不久后,年仅四十四岁的小谢黯然离世......
59岁的潘大伯(化名)也是在检查后发现得了肺结核,他立即来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就诊。
由于潘大伯年纪大,身体条件差,治疗遇到了困难,一个半月时复查肝功能提示情况异常,医生考虑药物性肝炎,予以暂停抗结核,护肝治疗,待肝功能好转后,再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几年后,潘大伯结核病突然发作,不断咯血,再次来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就医。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陈园园副主任医师接诊后,仔细询问病情并结合相关检查,得知潘大伯是对肝功能损伤颇有顾虑,早就自暴自弃停药了,最终发展成“耐多药肺结核”。
“我真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这次肯定配合!”针对潘大伯复杂的情况,陈医生召集耐药专家组多次开会讨论,重新为他制定有效且对肝损伤较小的耐多药治疗方案,为保证潘大伯全程规范治疗,结核病诊疗中心耐药关怀团队全程进行鼓励督促和服药跟踪服务。
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耐药关怀团队设法联系到潘大伯所在社区医院,将复查结果通过线上交流,经主管医生评估配药,由耐药关怀团队成员负责药房取药并邮寄。经三个月的治疗,潘大伯的肝功能一直都在正常指标内,病灶吸收情况也非常好。
结核病可防可治
最不可“轻视”
“现今结核病是一种可明确诊断、药物疗效确切的慢性传染病,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联合使用多种药品,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陈园园表示,但结核病不像普通感冒,治愈需要患者坚持6个月以上的正规治疗,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若肺结核患者不坚持规律治疗,常漏服药、间断服药或擅自停药,就易拖成耐药肺结核,治疗难度、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死率都会高很多,治疗费用也会相对昂贵。
目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但“难”并不代表“没得救”。
耐药结核杆菌比较顽固,耐药结核病必须用四五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否则不但无法治愈,还会加重耐药性。一般耐药结核病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后,多数可以治愈,治疗时间一般为1-2年,“不规律治疗是造成结核治疗失败、结核病复发率高、产生耐药菌株、导致疫情扩散、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陈主任强调,按时服药是治疗结核病的关键,像潘大伯与小谢,都是擅自停药成了耐多药肺结核,但潘大伯发现尚为及时,加上之后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病情得以好转。
据悉,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自2020年起开展耐药结核病患者关怀项目,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咨询、小组活动的开展、微信建立耐药关怀群、同伴教育员宣教、社区医联体、后续服药情况跟踪等措施,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助力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康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