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凌晨4点半,武义县王宅镇陶宅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工作人员杨双美夫妇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洗菜、烧柴、蒸米、炒菜……他们必须在9点前制作好90多份午餐,分装进餐盒后,10点准时送往各村。
“今天的菜有木耳炒肉、白菜炖豆腐和土豆汤,可丰富了,都是我喜欢吃的。”中午时分,陶宅村村民陶登龙开心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写有自己名字的饭盒,喜滋滋地吃了起来。
自2021年9月开始,陶宅村开始为居家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模式,并将食堂交由有着多年餐饮经验的杨双美夫妇打理,以每餐5元的标准,提供午餐和晚餐配送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周边6个村,90多位老人。“这个模式实行一年半的时间,运行较为顺畅,老人们对菜品十分满意。”陶宅村村委朱巧娟介绍,村里对80至84岁的老人收取每月50元的餐费,对85至90岁的老人收取30元,90岁以上老人则可以免费,剩余资金由村里补贴给承包者。
“我们的饭菜都是在饭点前统一配送至各村指定地点,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会送餐上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杨双美说,由于是为老人提供餐饮服务,他们在烹饪的时候会注意煮得松软一点,让老人更容易消化,同时也十分注重食品安全,食材都是从义乌或者附近村庄农户统一采购,确保老人吃得健康。“老人吃得好,我们才安心。”
“我们村的老人,幸福感都很强,村民之间相处也十分和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提高民生福祉的具体举措,全力打造幸福家园。”陶宅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辉说。
王宅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镇共有7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家配送站为182名老人开展服务,完成111户60周岁以上低保、低边及特困独居老人住房情况排摸;完成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11户;完成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7043人;王宅中心敬老院全面完成改造提升。
这头吃得放心,那头活得舒心,为了丰富辖区百姓的文化生活,王宅镇在王宅社区、紫谷、要巨、上四保、马昂5个村社创成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休闲、健身、娱乐、学习等惠民服务。
“大家平时出行时要注意安全,有电动车的更加要注意。”记者采访时,交警正开展“走村入企”交通安全活动,通过开大会、发放资料、面对面沟通等形式,为村民拧紧交通安全“保险丝”。
平安和谐铸就幸福底色。王宅镇在深化“后陈经验”的基础上,首创“大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党员联系户、村社、工作片、镇矛调中心、县镇联调等五级“内循环型”调解层次,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的任务目标。“大调解+诉源治理”工作获评司法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该镇以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为依托,打造“四个平台”工作机制实现条抓块统,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排查化解攻坚,办理事件涵盖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14大类,从源头出发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民生有温度,幸福才更有质感。“我们坚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辖区百姓的幸福指数,努力建设共同富裕的武义中部板块,展现富有王宅特色的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共同富裕图景,让‘居在王宅’成为一张闪耀的‘金名片’。”王宅镇党委书记俞晓刚话语里干劲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