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争朝夕,策马扬鞭开新局。
3月10日,武义召开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形式之新,前所未有。这背后传递出清晰信号: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武义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经济是武义发展最坚实的脊梁、最厚重的底牌、最强劲的支撑,既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也是加快打造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的动力之源、底气所在。
武义将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强合力,以翻篇归零的心态、二次创业的状态、实干争先的姿态,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重塑,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武义成为一种自觉、一份特质,政企同心再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红年代。
扶优育强 找准主攻点
连日来,位于武义的浙江畅轮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待加工的轮毂放入打孔机,轰鸣声不绝于耳。“新厂房投产比预期提前一年,让我们抢占了更多机遇!”企业董事长章跃飞高兴说道。
去年,章跃飞经招商引资到武义新办企业,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年产240万套新能源汽车钢轮项目,是武义县先进制造板块重点项目。为帮助新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当地政府实行“一企一策”,畅通企业发展“中梗阻”。
企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主支撑,企业强则产业强。如何培育更多的大企业、龙头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呢?
作为山区26县之一,武义将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分级分类、“一企一策”强化梯度培育,着力打破民营企业成长瓶颈,以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性发展格局。
记者了解到,武义将大力实施新一轮“雄鹰”“雏鹰”行动和“凤凰行动2.0”,不遗余力支持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同时,以更大力度实施质量、标准、品牌、知识产权“四大强企工程”,努力培育一批政府质量奖企业,打造一批市场认可、接轨国际的金字招牌。
此外,武义在今年发布了《武义县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优化营商环境18条新举措,如工业企业交地即交证、企业“一环节、半日办、零费用”等,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除了聚焦制造业外,文旅产业也是武义一大特色优势。武义将把文旅产业复苏作为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围绕做强大景区、培育大项目、打造大IP三方面内容,努力把武义打造成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温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高质高效 建强产业链
不久前,武义商务团赴日本开启拓市场之旅。围绕武义新材料产业园,武义商务团先后与5家日本氟化工产业企业进行招商推荐和谈判,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效。经过深入交流,旭硝子集团决定来武义考察,森田集团当场表示将在武义县投资二期项目,预计金额将达2亿元。
以含氟新型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是武义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通过招商推介活动,吸引他们来武义投资,为新材料产业园注入发展活力。同时,引进氟化工新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延长武义的萤石产业链。”武义县经济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涛说。
武义积极建强高质高效产业链。三美化工是新材料产业园布局的龙头型、链主型企业。近年来,三美化工提出“五年再造一个三美”的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和行业合作等方式,投资建设氟材料新项目,不断延伸含氟材料产业链。
在项目招引上,武义同样紧盯产业链。年产8亿米超高速高聚光纤及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武义,超50亿元的投资也打破了武义项目招引的纪录。而以该项目为“链主”,向山坳深处延伸,武义将打造一个与新材料产业园规模相当的5G光电产业园。
同时,围绕产业链的打造,武义将进一步强化链式思维、坚持因链施策,加快推动产业链培优做强,重点做好固链、建链、强链、延链“四篇文章”。
而无论针对哪一条,武义都拿出了具体的措施和目标。以固链为例,武义将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推进八大细分行业培育,加快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迈向中高端。尤其抓好电动工具、食品接触容器等“拳头产业”的巩固提升,努力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链更长了,产品更有竞争力了,企业也必将迸发出新的活力。
创新创业 激活生态圈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一直以来,武义坚定“山区县也能搞创新”的战略自信,力求在数字、科技、人才方面寻求突破,抢抓全速创新的机遇,集聚全量创新的要素,营造全员创新的氛围。
去年,武义科技创新指数全省排名提升4位,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及山区26县首位,全县R&D经费投入强度(R&D占GDP比重)达3.18%,连续四年列全市及山区26县第一,创新环境指数进步排名全省第一。
数字,是成果的体现,也是措施是否给力的“晴雨表”。
在武义西林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里,与“周末科学家”杨敬辉教授合作的“钢瓶防爆片自动焊接工作站”正在有序运转,从传统的六七个人工到现在由两台机械臂操作完成,整个焊接工序稳定、高效。
“周末科学家”是武义县针对企业转型升级中,对高端人才需求强烈、企业与人才对接路径较少这一难题,创新推出的柔性引才模式。通过整合多方平台资源,建立“助企专家库”,已邀请300多名高校院所专家分批、分行业进企业把脉问诊,精准提升高层次人才在武义有限时间的边际效益。
杨敬辉的另一个身份是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依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武义县政府双方优质资源,建立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机器换人、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智能产品研发设计等领域,为武义当地企业智能化把脉问诊。
为进一步留住科技人才,武义县推出补助“双百万”政策,对新引进全职在武义工作的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助和最高100万元的生活补贴。截至目前,“周末科学家”已为武义企业解决难题106个,其中与武义达成横向合作课题72项,解决行业共性难题4项,合作项目入选国家、省级项目5个,建成国家级科技小院1家,促成全国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落地武义。
协同发展 壮大雁阵群
“3天时间里,我们与欧洲两个公司达成合作。”日前,说起欧洲行取得的成果,浙江蚂蚁盒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津杰脸上满是笑意。
出海拓市场、抢订单是武义以市场提质拉动产业集群的举措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内防疫政策的调整,外贸势头持续向好。武义将坚持扩大开放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消费全面升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
武义深知,产业只有集群集聚发展,才能形成规模优势。因此,在打造产业集群方面,武义找准了自己的发力点:牢牢锁定产业发展方向,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武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武义将重点抓好特色生态产业园、有机国药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和永武产业飞地、杭州科创飞地“三园两飞地”建设。
此外,武义的旅游休闲用品行业发展迅速,是全国旅游休闲用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生产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产品品类齐全,涵盖户外运动如帐篷、折叠床椅、户外家具等,出口日本、欧美、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户外用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40%以上,武义的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壮大。
要想让产业集群“长高长壮”,“亩均论英雄”是其中关键一环。武义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纵深推进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领域集中,着力破解产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武义还上线了“工业企业数智服务管理应用”平台,出台了《武义县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帮助企业认清发展差距、及时调整方向、加快转型步伐,促使企业精准“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