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运河纪行:运河之南,千年繁华

    潮新闻 赵璟溪2023-03-20 07:55全网传播量5.4万
    00:00
    00:00

    拱宸桥。CFP供图。

    运河杭州段早在2500百年前就已初具形态,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在公元610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六年,作为“江南运河”的一部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杭州运河就承载起沟通对外贸易的作用。到南宋定都杭州后,江南运河日渐繁忙,运河地位大幅提升,成为了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但由于地形地势等原因,杭州运河时常面临着河道淤塞难行的问题。历史上,有不少官员为治理运河做出突出贡献,而其中素有治水之功的苏轼凭借其刻苦的钻研和细致的考察,因此,不少贪官就趁此机会,以疏浚河道为借口四处勒索敛财,使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苏轼一生一共来杭任职两次,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当时苏轼刚经历了官场的排挤和打压,心中愤愤不平。到了杭州,看到水波荡漾的西湖和奔腾澎湃的钱塘江,苏轼顿觉身心畅快,一扫之前的阴霾。当然,作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苏轼在游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运河淤塞的现状,但由于任期短暂苏轼并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直到元祐四年,苏轼第二次到任杭州。此时的运河经历了数次洪水和干旱,比当年淤塞得更严重。河道内杂草丛生、淤泥厚积,甚至影响到了船只的出行和饮用水水质,给运河两岸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于是,苏轼立即四处走访调查和找寻能人,力求“以水治水”找到一劳永逸的好方法。最终,苏轼采纳了临濮县主簿监在城商税苏坚的办法:以钱塘江作茅山河的水源,以西湖作盐桥河的水源,在茅山河和盐桥河交汇的地方,造一座堰闸,潮来时关闭闸门,潮退时开启闸门。这样,潮水经过茅山河时,沙泥已经淀清,而盐桥河的河底又比茅山河低四尺,所以盐桥河就不会有淤塞和涸干的威胁了。从此以后,百姓皆称道“三十年以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

    到了明代,明末商人夏木江提议在杭州境内的运河上修建一座拱桥。这座桥处在运河漕运最繁忙的河段,桥洞下每天都有许多船只进出,逐渐形成据守扼要之势。因此,人们取“拱”的迎来送取和“宸”的帝王宫殿之意,将其定名为“拱宸桥”。由此,作为杭州运河漕运的集散地,拱宸桥成为了杭州的北门户,更成为了杭州古运河的起点,历经千年而不朽。她以庄严而沉着的姿态拱卧在河水之上,沉默地见证着大运河的兴起与衰落、繁华与萧条。

    有漕运自然也有运河人家,有运河人家自然也逐渐创造出不少别具地方特色的运河风俗,其中不少风俗都有着鲜明的时令特色。运河人家一般正月踢毽子;二月放鹞子;四月清明祀祖;五月端午节,这时外地的船只会到运河上举行赛龙舟;六月渔民开始上船捕鱼;七月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九月重阳节,运河居民要吃重阳糕,为菱形,用晚稻粳米做成,中间嵌有板栗或红枣;十二月冬至上坟。运河居民要一年两次上坟,分别是清明和冬至。其中冬至上坟时,上坟为假,实则为了出去郊游,带去祭祀食物就在坟前吃掉,意为与祖先同欢。

    但在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下,清初运河河道年久失修,河患频发,再次破坏了人民生产与生活。因此,清帝康熙十分重视运河的治理和保护,把对江南运河的河务及漕运和三蕃问题并列。康熙也曾多次顺着运河南巡江南,考察运河水运等一应事务的开展情况。这几次南巡对于推动江南运河尤其是杭州段运河河务的治理,以及社会生活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更好地储存粮食,康熙末年至光绪初年,运河沿线的宝善桥、霞湾港一带,先后修建了多个大型仓库。其中,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这里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当年的朝廷贡粮也是从这里开始北运。它同时还和北京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

    不仅如此,南来北往的船只汇集于湖墅(即三塘五坝之地)一带,各地商人、船民等在此处登岸,也将各地的美食文化带到了杭州,于是各色饮食文化交融发展,饮食业十分发达。同时,作为杭州河鲜水产的主要集散地,湖墅饮食业中不少菜品都以鱼虾水产为原料。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名著《梦梁录》中,就记载了不少河鲜美食,比如仅是鱼肉就杂合了南北特色,种类丰富。当时鱼肴除整条全鱼外,又分鱼块、鱼片、鱼丝、鱼丁、鱼茸等,名菜有锅贴鱼片、火夹鱼片、茉莉鱼丁、珊瑚鱼丁、锦绣鱼丝、宋嫂鱼羹、核桃鱼卷等十余种;而虾肴有望潮青虾、酒炙青虾仁、酒法青虾、青虾辣羹、虾鱼肚儿盖、虾包儿、虾蒸假奶、水龙虾鱼、虾元子、紫苏虾、水荷虾儿、酒法白虾、虾玉鳝辣羹等。

    随着2014年中国大运河的申遗成功,运河杭州段也迎来了新的转机。此次申报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沿线8省市、27个城市。其中,大运河(杭州段)河道总长度约为100公里,首批申遗点段共有11个(包含6个遗产点、5段河道),申遗点段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它们分别是:凤山水城门遗址、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拱宸桥、广济桥,以及江南运河吴江—嘉兴—杭州段、杭州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主线。此外,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下,运河杭州段两岸已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日后,运河杭州段内所掩藏的文化珍宝将渐渐褪去尘土,走近寻常百姓家,更以崭新的面貌熠熠闪耀在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