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打假年入千万?315潮新闻对话“中国打假第一人”

潮新闻 记者 陶韬2023-03-15 12:55全网传播量20.2万
00:00
00:00

又是一年315。这一天被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被称为“打假日”。这些年来,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大小企业,涉及互联网、科技、汽车、食品、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每年被曝光的企业,都会引起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王海在实验室。图源受访者。

“打假”也成了民众日常的一部分,甚至催生了不少“职业打假人”。举报辛巴“糖水燕窝”、疯狂小杨哥售卖的虚标功率的破壁机……在轰轰烈烈的直播间打假中,职业打假人王海曾数次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此外,也曾有购买150份自制红烧肉,再转头举报三无的“碰瓷式打假人”被骂上热搜。

职业打假人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究竟做些什么?如何让打假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公益价值?潮新闻记者对话“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

日常:最近锚定直播带货及情感主播

“315前的这一周,我收到十多个制假售假超过千万案值的线索,其中有一个案件年销售额过亿元。”王海告诉潮新闻记者,“打假”的产品和带货主播主要根据消费者的投诉情况选定,目前,根据他在微博上@的频率也可以看出,网红“疯狂的小杨哥”直播间所售产品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小杨哥直播间的问题产品我们目前举报了十几个,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举报。”

不光要打假货,还要打“假人设”。王海向潮新闻记者透露,一些情感主播编故事骗取流量,通过直播、咨询、授课、带货等方式“收割”粉丝的钱包,最近也成为王海团队的关注对象,正在联系参与演戏及上当受骗的人进行调查。

打假是个费功夫的活。要证明一个产品有“假”,不是靠嘴皮子上说说,都得追根溯源。举报产品,需要经过行业研究、数据查询、实地访问、抽样检测、功效验证、联系被骗消费者、固定证据等一系列步骤。确定一个产品是否存在虚假成分,动辄需要重复十几次举报,而“打假”动辄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王海举了个例子,团队2020年11月举报“壹加生活旗舰店”销售假冒日本进口铁锅,2022年12月,商家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官宣”罚没600余万元。

相较往年,现在的“打假”有了科技助力。在王海团队位于北京的实验室里,堆满了待认证的“假冒伪劣”产品。“设置这个实验室的初衷是希望成为非法添加的‘终结者’,一直给消费者免费检测。从2022年初启动至今,我们实验室和协作实验室(复检)已经发现、揭示和检举叫停了600多个非法添加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等。”王海介绍,目前实验室处于亏损运行状态,今年计划提供收费测试服务。

质疑:靠打假年入千万?

从揭发辛巴“糖水燕窝”开始,王海收获了一批此前根本不认识他的“90后”“00后”粉丝。他本人也曾因为“谁销量大我打假谁”“团队年营收千万”等言论成为话题人物,引发对其“打假赚钱”的质疑。

对此,王海向潮新闻记者回应,自己家是靠打假赚钱,却不是靠“假打”赚钱。

“帮当事人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才是我们的主要业务。我们在青岛、北京、深圳都有自己的法律咨询公司和协作律所。营收方面,的确每年超过千万元。”王海介绍,他现在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与打假团队中的调查人员和律师配合,为企业和消费者索赔。此外,实验室向外提供收费测试服务后也会有一定的营收。

勘误:对“假打”行为进行“打假”

粗放的碰瓷式、钓鱼式“职业打假”一度让此类打假人成了被谴责的对象。在王海看来,应该厘清打假、假打和瞎打的界限。

“打击欺诈行为和扭送扒手去派出所性质一样,不存在争议。大家骂的主要是栽赃陷害和敲诈勒索。有的是明知厂商没有欺诈行为,自称的‘打假人’却故意栽赃陷害,调包、投放异物等骗取惩罚性赔偿;有的没有购买商品、接受服务,发觉有假直接索要财物、收保护费等。”

王海告诉潮新闻记者,故意瞎打也是假打。比如,有的人就故意将超市的临期食品藏匿到超市检查死角,让售货员理货时发现不了,等食品过期后再去购买,以买到过期食品的名义进行索赔;有的直接将过期的食品带进超市,再让其他人买到后进行索赔;还有的采用“钓鱼式”的购物方法,诱使商家没有售假等商家售假。还有专门投放异物吃白食的、在电商平台虚假退货骗取商品的、通过差评勒索卖家的、故意骗延迟发货保险的……实际上,这些行为都跟打假没有关系,而是都属于违法甚至犯罪的假打。

“大猪组就是我们揭露的。”王海表示,团队也在打击假打行为。2019年底,王海团队在社交平台揭露,网名为“大猪 云巅总创”的QQ用户在空间发布招徒消息,给花钱进组学员传授“如何在面包里放虫子”“如何威胁商家赔偿”等内容。假打涉嫌诈骗或敲诈勒索,网络传输犯罪方法涉黑。最终,“大猪组”团伙2020年底被抓。

在王海看来,打假的对象是欺诈行为,说白了,“打“的是错误的行为和驱动这种错误行为的认知,不是针对个人或企业。

支招:消费者维权重在及时固定证据

通常情况下,普通消费者因缺少专业技能和相关经验,在遇到消费纠纷后,维权过程中常属于弱势的一方。作为资深打假人,王海通过潮新闻向消费者支招:

一般消费者维权,如遇消费纠纷,最主要是及时固定证据,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充分行使溯源权——要求卖家提供可验证的检测报告、授权、采买链路、产品标准、功效的科学依据或法定许可等。之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进行投诉举报即可。当然,也可以直接起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