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3·15”宁波质检院“开门坐诊” 好些“金银珠宝”露馅了

    潮新闻 记者 李华 通讯员 范晓雯2023-03-15 11:46全网传播量1080
    00:00
    00:00

    3月15日,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在宁波市第二百货和郎官大厦开展免费检测活动,并且联合宁波市消保委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3·15提振消费信心”微访谈直播活动,为广大消费者答疑解惑。

    在直播微访谈现场,该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工程师宋晓淳介绍了2022年以来黄金珠宝检测中心组织的面向消费者的一系列公益活动。针对主持人提问的贵金属类和珠宝玉石类的消费陷阱,宋晓淳表示,贵金属类较常见的消费陷阱是内部为其他金属、表面镀金的材料仿黄金,而珠宝玉石类常见的则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夸大品级的行为。

    她提示消费者,购买时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家和渠道,像二手市场、旅游景区、直播间常常鱼龙混杂,如果附带证书要认准有CMA和CNAS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证书,以保障证书的可靠性。在问到消费者遇到消费陷阱等需要维权时有哪些途径,宋晓淳说,首先要收集购买证据,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商品进行鉴定,之后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来维护自身权益。

    在宁波市第二百货免费检测现场,活动还未开始就已有消费者在检测窗口前排队,等待对携带的黄金珠宝进行专业检测。

    一位女士带来一条从某直播平台上购买的“金”项链,检测结果显示,项链以银为主,并非金制品。一位男士则带来了十几年前在云南旅游时买的翡翠,经检测,大块雕刻件为天然翡翠,但是小块貔貅雕刻件为玉髓,并非翡翠制品。

    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副主任王超介绍说,市场上通常所说的A货为天然翡翠,B货为酸洗充填处理过的翡翠,C货则为染色过的翡翠,无论是B货和C货都是经过处理的翡翠,不良商家常常会用B货和C货来冒充A货,也有商家会用玉髓、玛瑙、玻璃等其他材质的首饰来冒充翡翠,消费者需要注意辨别,尽量在正规的实体店进行购买。

    在郎官大厦实验室,前来送检的消费者以玉石爱好者居多。一位女士带来一大包翡翠,称是自己母亲在直播间下单购买的。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工程师陆朝辉表示,经检测,这些均为处理的翡翠,并非天然翡翠,也就是市场上俗称的B货翡翠。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为消费者免费检测珠宝首饰100余件,其中天然宝玉石70余件,宝玉石经过处理10余件,合成宝石20余件,贵金属10余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