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博这场凡尔赛盛宴即将开启,来一波开箱剧透先睹为快

    潮新闻 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陈晶 杨潇2023-03-11 23:15全网传播量21.1万
    00:00
    00:00

    长条西式餐桌上,摆着各式精美的器物,18K金的醒酒器、雕塑造型的镀金盐皿、掐丝珐琅烛台……

    这就是杭州博物馆将在3月18日带来的一场“盛宴”——18至20世纪西方银器展,让你身临其境,感受数百年前欧洲皇家与贵族们的生活。

    这场展览,展品包括香港两依藏博物馆18至20世纪西方银器80套/件,杭州博物馆藏珍贵文物36件/套。以“场景再现”贯穿展览主线,在“中西互鉴”的视角下,展示二百余年间欧洲社会与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穿插中国传统工艺品,强调物质生活中“跨时空”与“跨地域”的对比,既反映了中西艺术文化之间的联系,也让观众可以更全面、生动地了解中西文明异同。

    微信图片_20230311213105.png

    即将展出的80件(套)西方银器已于3月9日从香港运抵杭州,3月10日这批“文物快递”,在杭州博物馆开箱。

    本次展览是杭州博物馆2001年建馆以来,首次举行境外文物开箱仪式,潮新闻记者有幸成为被邀请的媒体之一,全程参观了开箱过程。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开箱二三事。

    微信图片_20230311213200.png

    这件精美的艺术品

    其实是一个“盐罐”

    欧洲皇家与贵族们的生活究竟有多奢华、多讲究,从此次开箱的几件器物中,可知一二。

    比如,1900年仿切利尼德国银镀金盐皿,开箱时就让现场很多人惊艳。

    用中文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个“盐罐”。可欧洲的贵族们,偏偏要让这个“盐罐”成为一件艺术品,特地选了意大利佛罗伦萨雕刻家及金匠切利尼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创作的原作进行仿制。如今,原作就藏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中。

    LYMS-H-196 仿切利尼德国银镀金盐皿.jpg

    盐皿上铸的两个人物都来自希腊神话,一个是海神波塞冬,一个是大地女神盖娅。两个人躺卧在海浪形状的底座之上,下方的凹面装饰有希腊符号。手持三叉戟的波塞冬指向小船形状的盐皿,盖娅旁边则是一个庙宇形状带可拆卸盖子的容器,一般用来装胡椒粉用。

    不光是盐皿够精美,就连调味瓶子也不放过。

    DSC08679.JPG

    DSC08684.JPG

    三只调味瓶,顶部有着三叶草结构,还配了古埃及图案,看着有点像精致的红酒瓶。瓶子的收纳也很讲究,有着三爪支撑的圆型镂空收纳盘,最显眼的中间把手上,装饰着三个埃及神话的斯芬克斯胸首像。收纳时,每个瓶子放入固定的圆圈即可,底部还会放置一片小圆垫。

    还有一组20世纪初的法国银镀金汤碗,分了盖、碗、底座三部分,碗身铸有匙状把手带肖像徽章,并围绕着叶形图案及扇贝壳。圆拱形盖上,刻着洛可可风格卷轴图案,和下面的底座形成同一个风格。

    香港两依藏博物馆的周嫡介绍说,一般,这种汤碗就是一人份的器皿,通常在晚餐时作单件使用。整个碗身扁平,说明它们可能是在卧室中就餐的器皿。

    LYMS-H-133 法国银镀金汤碗.jpg

    纪念丘吉尔100周年诞辰的伊丽莎白二世黄金饮具套装,包括一个醒酒器、六个高脚杯及一个托盘,全是18K黄金打造,集体亮相的时候金光闪闪。

    醒酒器上有一个银制丘吉尔家族纹章,盖上有一摇旗坐狮像,象征着丘吉尔家族所有。而且这一套比较特别的就是底盘刻有“Set No 1”字样,说明是限量生产,此为第一套。

    LYMS-H-207 伊丽莎白二世黄金饮具套装.jpg


    周嫡还小小地剧透了一下:“整个80组器物中,最特别的一套,是一个美国家族花23万美金定做的一套餐具,这个在当时已经可以在纽约买一幢大厦了。”

    水果篮竟是结婚周年礼物

    还有中西方文具大PK

    介绍了这么多西方的华贵器物,你肯定会说,其实中国人的器物中,也有不少精致华丽的。

    确实如此。

    所以,开箱的时候,杭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特地将两个博物馆馆藏的中西方器物摆在两隔壁,做了一次中西文明互鉴,这个互鉴也是此次展览的巧思之一。

    一组是水果篮和瓷果盘。

    DSC08690.JPG

    先说说这个银质水果篮。

    见到周圈挂满葡萄雕花的水果盘,你肯定不会想到,这个看似家居用品的器物,居然是英国公爵送给爱妻的一周年结婚礼物。

    LYMS-127 水果篮.jpg

    不过,周嫡说了,这不算是英国人的脑洞大开,因为果盘底部有一个培根形状的雕刻图案,来自英国的一个传说:如果两夫妻结婚一周年后还是很甜蜜,就会被赠送培根作为祝福。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浪漫?

    提篮中央还有刻有诗句,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

    夫妻之爱活之至尾,以此礼记过去十二蜜月,我们大胆祈求盟誓作证,证实佳偶永记成婚誓言!

    和水果篮互鉴的,是一对莲花形制的果盘。

    6238-238清康熙款青花釉里红莲花瓷果盘.png

    果盘中心绘有一青花莲芯,莲子以釉里红点芯,外绘一道青花弦纹。盘内外壁均以青花勾边,内以釉里红绘三层相叠莲花瓣。花瓣层层相叠,错落有致。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书写款,两行六字。

    “青花釉里红,其实在中国是很名贵的瓷器。主要是因为,釉里红是用铜烧制的,铜一般超过800度高温容易挥发,而青花则需要超过1300多度才会显色,所以基本上是十窑九废,真正要达到好看的显色,非常难得。”杭州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徐颖说,这种类型的果盘,闺房小姐们约在一起喝下午茶用得比较多。

    DSC08694.JPG

    还有一组是中西方文具的PK,镀金墨水架和竹雕臂搁。

    19世纪中期的法国银镀金墨水架,一摆上来,看得人就知道,这么精美的文具,只有非富即贵才会用——

    长方形墨水架,两侧各竖一根烛台,两只天鹅依偎着。中间的雕花玻璃盒,打开后,放着两只墨水瓶和一只吸墨粉罐。吸墨粉其实是一种精细的树脂粉末,一般以墨鱼或树脂制成,主要作为抚平纸张和弄干墨水之用。

    LYMS-H-157 法国银镀金墨水架.png

    紧接着亮相的清“苏子游赤壁”竹雕臂搁,看着不起眼,但文化内涵分量不轻。

    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写格式是自右向左,为了防止手臂沾墨,发明了一种枕臂的工具就叫臂搁,后来成为文人常置手边的赏玩之物。

    这件清代的臂搁,择取坚净的竹材所制,呈覆瓦式,正面雕着“苏子游赤壁”景象,取自苏轼游赤壁创作《赤壁赋》《后赤壁赋》的故事,后人取材以此明志。

    010244-87清“苏子游赤壁”竹雕臂搁.png

    徐颖说,光是看文具,就对比出了中西方的不同:“西方这一类金银器的文具,从材质和纹饰都很彰显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而中国文人使用的文具,则更多得蕴含了使用者的志向、情操和忧思。”

    和刚刚介绍的银镀金盐皿放在一起的,是一件清代玉山子。玉山子是一种陈设品,即在大件玉料上圆雕山林景观,出现于两宋时期,明清达到顶峰。

    这件用整块玉材雕琢而成的玉山子,讲得是“麻姑献寿”的传说。玉石的一面,是山峦叠翠间一苍松,树下一仙姑长衫飘逸,肩扛花锄与花篮,旁立麋鹿。另一面则山崖奇峻,垂松倒悬,浮云缥缈,一派祥瑞气氛。

    6544-84清麻姑献寿玉山子.JPG

    这样一比较,中西文明的异同一下子清晰了,西方的华丽、典雅、外放,东方的雅致、意趣、内敛,但在制作工艺上,都是追求到了极致。

    而且,在不少西方的器物中也看得出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一组19世纪中期的荷兰茶壶及壶架,壶嘴上就有中国竹子缠绕的中国风元素;一对法国双灯烛台,两只仙鹤就使用了中国掐丝珐琅的工艺来制作。

    LYMS-H-002 荷兰茶壶及壶架一套.jpg

    DSC08709.JPG

    从香港到杭州

    多家单位为文物展品护航

    杭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来自香港的“文物快递”能顺利抵达杭州进行开箱,背后有很多人默默付出——

    钱江海关为使文物展品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审核通关,提前指派了专员对展品进口全程跟进,随时了解展品进境动态及服务需求,为博物馆提供暂时进境货物相关政策咨询,提前告知进境监管流程及注意事项,为展品进境提供个性化贴身服务,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助力展品顺利通关。

    浙江省文物鉴定站(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浙江管理处)长期以来承担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全省各口岸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本次展览文物进境,鉴定站以专业为旨,严格执行了文物进境展览审核登记查验程序。

    DSC08704.JPG

    这一波开箱剧透后,潮新闻记者还会在开展后带来更多精彩。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3月8日-7月16日到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临展厅去现场参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