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在富阳泗洲造纸作坊遗址 这场新书分享会宋韵悠长

    杭加新闻客户端 2023-03-09 14:04全网传播量2270
    00:00
    00:00

    泗洲造纸作坊遗址,2022年入选“宋韵杭州”十大遗迹。

    “百年奇特几张纸。”3月6日下午,由富阳区社科联主办,银湖街道、区博物馆承办的“书香银湖·社科有卷”——《富春宋纸》新书分享会在泗洲造纸作坊遗址临展厅举行。

    富阳区委宣传部分别向银湖街道、富阳区博物馆赠送《富春宋纸》一书。

    由杭州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主任夏斯斯创作的“富春山居文化丛书”之《富春宋纸》一书,从泗洲造纸作坊遗址出发,以“两宋”为时间范围,以富阳纸为中心,生动讲述“两宋”文化名人与富阳竹纸的故事,史料翔实丰富,情节生动有味。

    夏斯斯曾多次深入富阳,踏访泗洲造纸作坊遗址,采访富阳的造纸匠人,翻阅大量与富阳纸相关的史籍,反复打磨,几易其稿,把富阳历史上那一段纸文化的传奇浓缩在了这本约6万字的书中。

    新书分享会上,夏斯斯向40多名书友分享了《富春宋纸》一书的创作历程。

    她说,为什么把写作的年代限定为宋代,是因为无论是传说中创制“谢公笺”的谢景初等文化名人,还是颇有故事可讲的泗洲造纸作坊遗址,都活跃于“两宋”的舞台上,至今仍余韵悠长。“富春”“宋”“纸”,这三要素的因缘交集,足以支撑起一段段别致的文人雅事。

    从纸文化的角度描述那些历史细节,这是一次有意思又颇具挑战性的尝试。

    另外,本书的创作体现了“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书依据查证的资料,从一段引文出发,力求内容真实存在。

    创作过程中重调研,实地采风;浪漫与严谨的结合。既有丰富的想象和情节的跳脱开合,又抠细节;学者与作者的结合。

    文史审读专家史庭荣在造纸的流程、专业术语等方面严格把关,作者还参考了富阳文史专家王小丁《富春史话》《谢绛研究》等专著。

    富阳区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区社科联主席黄玉林说,本场新书分享会有“三个最”:一是最简单,座谈时无背景衬托,案几上仅摆放了几本书;二是最“奢侈”。本场新书分享会的地点在泗洲造纸作坊遗址,这里既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又是国家级非遗遗址;三是最接地气。

    参加分享会的读者大都是银湖街道各村爱好阅读的村民。这样的阅读分享会极有意义,体现了文化走向大地,走向了最接地气的人群。

    中国青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桐荫堂书院负责人俞宸亭认为,《富春宋纸》一书有史料、数据作支撑,同时又是一部穿越作品,非常适合年轻人阅读。另外,也让人们了解到“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家在富阳的历史。富阳要利用《富春宋纸》等书让富阳纸扬名海内外,让“宣纸”成为“富纸”。

    富阳文化学者、《富春宋纸》文史审读专家史庭荣点评道,《富春宋纸》一书在同类写纸的书中别具一格,趣味性强,文笔好,语言流畅,构思巧,将历史上的人物与富阳纸文化有机关联,宋韵足,紧扣宋韵从一鳞半爪的资料中进行合理的演绎、推论,以全新的视角进行书写,这是一本宣传富阳千年纸乡这张“金名片”的难得佳作。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陆桂云说,泗洲造纸作坊遗址除了要重视硬件建设之外,更需要像《富春宋纸》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来增强其软实力。

    作者善于用场景、对话等来展现古代的人物,包括造纸技艺的七十二道工序等,体现了她驾驭文本的能力和水平。

    富阳区历史学会副会长骆炳浩说,做竹纸,水与竹缺一不可,所以富阳的纸槽集中在翠竹满山、泉水潺潺的大源、小源、湖源山区。捧读《富春宋纸》一书,感到分外亲切,书中写到的造纸场景,勾起儿时满满的回忆。

    正如富阳籍南宋淳熙年间进士盛俶诗中所描绘的“夜碓舂残月,山梁跨浅沙”,竹乡孩子每天天未亮就在“叭嗒叭嗒”的舂料声中醒来,走山路去读书。

    正因为富阳是造纸之乡,让古时读书人用得起纸,富阳得以文人辈出。可以说,薄薄一张纸,延续了昌盛的富春文脉,承载了丰盈的富春宋韵。

    分享会上,周益萍等众多书友纷纷发言,与作者夏斯斯交流,表达自己对《富春宋纸》一书的阅读感受,也对泗洲造纸作坊遗址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据了解,富阳正全力推进泗洲中国古代造纸遗址综保复兴项目,目前已完成遗址公园专项规划编制、造纸博物馆设计概念方案,计划今年造纸博物馆开工、2025年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力争2026年6月开馆、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