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初中开始“抢”人了!杭州许多六年级家长接到电话,今年小升初上演“反转”

    潮新闻 记者 金丹丹 沈蒙和2023-03-07 11:41全网传播量1527
    00:00
    00:00

    进入三月后,“小升初”话题成了杭州六年级家长的“接头暗号”,不管是在家长群还是办公室,几乎每天都有人提起,激起长时间的讨论,有时候半天没看手机,就有上千条消息。不少六年级家长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变成了:“你接到初中的电话没?”

    这是因为很多“学霸”家长已经接到了电话。“就在上周,当时我也觉得很突然。”六年级家长胡女士告诉潮新闻记者,“对方自称是一所民转公学校的老师,说是从其他家长那里了解到我家娃的情况,建议今年报名该校。还拜托我向班里其他成绩优异的同学推荐一下这所学校。”

    不止家长,连六年级班主任都接到了相熟初中老师的电话。“是让我帮忙推荐班里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民办和公办学校都有。”这位班主任说。

    “小升初”形势竟然“反转”了——遥想几年前,这个季节都是家长们拿着给孩子精心制作的简历到处奔波,想进热门民办,或者抱着“不摇白不摇”的心情,早早做好报名民办的准备。然而现在,明显学校更加主动。

    可是面对初中主动出击,不少六年级家长却犹豫了。

    到底是民办,还是公办实验班?

    对王晓(化名)来说,苦恼则来自于“选择太多”,因为儿子小学对口的公办初中口碑很不错,区内还有多所民办可以选。

    但她还是无法淡定:“我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去摇号。听说直升的公办初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去摇民办学校,‘实验班’就黄了。而普通班在师资、生源上肯定会弱一些。这个年纪的男生不确定性太大,是去摇竞争更激烈的民办初中拼裸考?还是去分配生几率更高的公办‘实验班’?”

    她觉得这事实在太难了,尤其是为儿子做决定。儿子目前在班里的学业成绩处于中上,有时候让她觉得潜力无限,到初中还能冲刺一把。要激发“力争上游”的内驱力吗?还是直升,树立自信心不断提升?

    两个朋友孩子的升学路也让她犹豫。两个“学长”的小学学业成绩都属中上,一个摇号进了民办初中,一个直升了家附近的对口公办。选民办的孩子,在高手如云的班里,从来没有在成绩上刷过存在感,每天要很努力才能跟上班里大部分人的脚步,没有分配生的机会,“裸考”争取到了“前八”。选公办的孩子,三年学得挺轻松,最终分配到了“前八”的一所学校。

    虽然纠结,王晓还是安慰自己,现在的小升初的“鸡血”程度明显缓了。闺蜜儿子小升初时的暗流涌动,她仍记忆犹新。那时,热门民办初中很抢手,竞争简直白热化。闺蜜一家铆足了劲去抢民办初中的自主招生名额,孩子节假日除了“四科联报”,还上了两个奥数班,参加各种英语考级,还去了“坑班”,就是为了让小升初时多一点“筹码”,另外,还有各种突击培训、刷题等“基本操作”。

    可是不“鸡血”的小升初,到底该怎么选?

    现在不选,是不是傻?

    六年级家长陈旭(化名)最近陷入了迷茫。她已经和老公冷战了一周:“有那么多的好选择,不选是不是傻?”

    陈旭的女儿在杭城一所知名公办小学读六年级,懂事自律,成绩不错,对英语尤其擅长。杭外,对她来说,一直是心中的白月光,很希望女儿能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

    “我小时候没有考上杭外,但是亲戚中有考上的,不知道多羡慕!前些年,杭外还要学校推荐,现在先摇后考,人人都可以去,为什么不争取一下?”陈旭的建议,被老公否定了,因为舍不得女儿去住校。

    “那就试试区里那所民转公学校,如果今年还能摇号的话,师资不变,学费都省了。”陈旭再次建议,女儿的表哥就是那所初中毕业的,后续发展很不错,所以女儿挺向往。但这个建议又被老公否决了。

    “他觉得,那所学校太‘卷’,三年后很难拿到分配生,反而直升家门口的公办初中,争取分配生的机会更大!”陈旭郁闷了,真的是这样吗?

    因疫情推迟的初三上期末考的成绩不久前出炉,这一届初三,是民办第一届100%摇号的生源,民办不再有明显生源优势,高分段不再是曾经的热门民办初中“独霸天下”,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办初中也有亮眼表现,以后争取分配生,民办和公办会不会一样“卷”?陈旭更纠结了。

    没接到初中电话,三年后能追上吗?

    虽然李郦(化名)一直感叹,女儿“生逢其时”,今年的“小升初”已经很友好,不用考试、不用投简历、不再需要四科联报……公民同招、全民摇号,再加上双减,原本硝烟弥漫的招生季,平静了不少。

    即便是进入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女儿的毕业班生活也不疾不徐,每天7点半起床,8点到校,下午在晚托班做完作业,回来自己查漏补缺小学数学专题,看看课外书,弹半小时钢琴,晚上9点左右就洗洗睡了。对于女儿的小升初,李郦原本想法很简单,先去摇民办,反正家门口的公办初中保底。

    本以为自己“心如止水”,但昨天中午,同事的一句“接到A中学老师的电话了,欢迎我们去摇号”,打破了她内心的平静。

    同事家同为六年级的娃,是学校有名的学霸。而A中学,是区里鼎鼎大名的热门初中,也是她想要给女儿“摇一摇”的学校。

    果然优秀的娃,早早就被名校盯上了!而自己家的普娃,啥都没有……一整个下午,李郦对着电脑,眼睛却是游离的,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丧”将她包围——虽然她知道女儿的成绩不拔尖,绝不是热门初中眼中的“牛娃”,也明白接受到摇号邀请,也并不意味着“摇上了”,但,那是对孩子和家长小学六年的认可啊,而自己和女儿,这六年,在学业上,到底收获了什么?

    这六年的差距,用三年的初中,可能追上吗?再过三年,女儿是否会被“普职”分流冲走呢?是否现在就要去关注职高的专业,或者看看国际高中,找找另外的赛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