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他同时要求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并鼓励他们“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迅即成为广受关注的热词。3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即以《放下包袱,大胆发展》为题,发表“两会现场观察”,传递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寄语。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细细体味此中“下”与“上”的“三昧”。“下”,是放下包袱;“上”,是轻装上阵。“下”得清爽,才能“上”得有力;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
要放下什么包袱?环顾当下,民营企业要“放下”的“包袱”中,最沉重的恐怕莫过于思想上的“顾虑”,最需消除的无疑是“不正确议论”的干扰。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场上,围绕民营经济,议论不少。有的人因为对政策有疑虑,进而对民营经济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也有的人,本身对民营经济带有“敌意”,不断给民营经济泼污水,鼓吹“民营经济离场论”,等等。
对此,昨天的“浙江宣传”公众号就刊文《别让“污名化”言论干扰民营经济》,作了生动刻画,并列出污名化言论五种“把式”:“贴标签”“翻旧账”“放大镜”“带节奏”“唱老调”,有力戳破了其伎俩。
实际,对此类现象,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罕见而鲜明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可见,中央对这些言论的危害,非常清楚。在3月6日的政协联组会上,总书记再次亮明态度: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总书记还提到平台企业,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可以说,总书记对平台经济同样寄予厚望。
仅就近几年来看,这已非第一次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信心喊话了。这样的喊话,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而民营企业能不能真正“放下包袱”?其中的关键,恐怕还是在于能不能“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以更长的视角看待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以更广的视野理解民营经济在当代中国的角色、地位。
再说“轻装上阵”。“轻装”之“轻”何为?将上之“阵”何在?当下,国际环境风高浪急,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经济和民营经济面临巨大挑战。惟有“轻装上阵”,才能不惧浮沉、迎战风雨。而透过总书记昨天的讲话,民营企业除了要奔赴提振社会信心、推动经济复苏这个大“疆场”,起码还有两大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一个是,“高质量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于具有“5678”特征的民营经济而言,其高质量成色对中国经济的意义自不待言。可以说,没有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个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怎么看待共同富裕与民营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透过讲话,两个关键词值得细细体会,即“力量”和“责任”——“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力量”,无需赘言。而“责任”,在诸如“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等方面,都有广阔空间。
正确理解方针政策,才能消除顾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相信一次又一次的信心喊话和谬误澄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共识和动能,助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尽快“入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