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吧》这个综艺太沉浸了,一看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我就开始担心少年们第二天要去田里通沟了。”
正在爱奇艺热播的综艺《种地吧》,邀请了10位年轻人(平均年纪24岁),计划花190天,在杭州农郊种出5万斤小麦……
很少有人愿意拿出这么长时间,投入到一档艰苦劳作的综艺中;更鲜有人愿意以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
在节目刚开播初期,潮新闻记者就曾前往位于三墩的“种田小屋”探班:
上千万人围观他们干农活!10个年轻艺人,在杭州,花半年,种出5万斤粮食
如今100天过去了,少年们和他们的土地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种田小屋”,看到的是少年们为农村带来的焕然一新的景象——
破旧的农村小屋被橙色油漆粉刷一新,春风吹过绿油油的麦田,吹过种植蔬果的温室大棚,吹过新搭建的羊棚、鸡舍、鱼塘……
少年们的身份也变了。从综艺录制嘉宾摇身一变成了“十个勤天”农业公司的董事们。
公司成立后,节目组请了邓超和陈赫带花篮庆祝,十位董事匆匆招呼完前辈后,又继续投入到田间的劳作中。
没错,距离小麦成熟还有3个月,事情朝着离谱但务实的方向发展了。
从12万启动资金,到现在负债26万
共同成立“十个勤天”农业公司,不是节目组的要求,而是十位少年共同讨论出的结果。
两三个月前,大哥蒋敦豪询问了经纪公司的法务,准备了一系列注册公司所需要的材料,公司取名为“十个勤天”——谐音“十个晴天”——在多雨水的杭州,这更像是一个美好的祈愿。
注册当天,蒋敦豪特地去网购批发了50元一套的蓝色工装服,成员穿上后,第一反应是:“贼帅。”
打完领带后,有几位还美滋滋地排队去厕所弄了发型。
注册完公司后,刚晋升成“董事”的十个人在路边吃了缙云烧饼,骑着共享单车慢悠悠地回到种地小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劳动。
为什么要注册公司?蒋敦豪提到了一个愿景:做大做强。
除了谷物种植,“十个勤天”农业公司的业务还包括:花卉种植,薯类种植,蔬菜种植,休闲观光……少年们分工不同:陈少熙、鹭卓、卓沅负责种植;蒋敦豪、赵一博、何浩楠负责养殖;李耕耘、赵小童、李昊、王一珩则负责基建。
十个人从0开始,砥志研思、躬行实践、博采众长。
如今,他们种植组搭建了地面上的大棚,在棚里种下了生菜、油菜、包菜和雪里青,还养了4000盆玫瑰,计划等5月份成熟之后卖出。还买了30只湖羊的养殖组,搭建了羊棚,做了羊食槽,还学习了如何给羊打针……
一连串的成本投入后,从最初的12万启动资金,到现在负债26万,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
成员们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向网友求助,操心的观众们也纷纷献招献策:发展农产品产业链、承接团体观摩体验课、创办吃喝一体的农家乐、去农户家打零工……
有经验的观众还建议他们将所有种植、养殖项目做一个完整的排期:“避免追肥、收割以及出栏等重要且紧急的时候出现任务冲突、人手不足的情况。”
如果到最后还不完钱怎么办?
十个少年开起了玩笑:“或许节目结束,拍摄组走了,我们还留在这里种田还钱。”
他们在种地中结下“过命”的交情
“真实”,是所有人对《种地吧》的第一印象。
“你见过哪个综艺大晚上要出门上厕所的?”鹭卓笑着说。
由于厕所在院外,导致了大家在入睡前都不敢多喝水:“往往半夜上完厕所,回来就被冷风给吹醒了。”
衣服被火烘焦、电线被雷劈中、洗澡要排队洗……这些困难是少年们入住前想都想不到的事。
赵一博打了一个比喻:“有些事在做之前,你是有预估的,知道里面的风险或者困难是什么。”
但种地不是。
除了李耕耘外,其余9个人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也没有在农村长期生活过。比起害怕和恐惧,成员们用了一个词:一无所知。
以往他们录制的综艺都有脚本、有编剧,而《种地吧》什么都没有,唯一能决定他们做什么的,只有天气。
每天早上,在宿舍门打开之前,所有人都想不到会有什么新的意外在等着他们。
成员们举了个例子,有天他们规划去旋耕,但早上一场突发的暴雨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望着田里奄奄一息的小麦和大棚里无精打采的玫瑰,大家赶紧改变方案,拿着耙子,穿着雨鞋开始去地里通沟。
老大哥蒋敦豪是少年中参加综艺节目最多的人,他坦言,《种地吧》几乎是他唯一一个交心的节目。
他和何浩楠在别的节目中当过队友,但两人加完微信后没怎么说过话,直到在《种地吧》再次相见,两人才成了兄弟。
他们在气温零下的雪天通过水沟,冒着细雨搬过30吨有机肥,看着瑰丽的晚霞谈过人生:“那都是过命的交情。”
在种地一百天时,李昊做了一个纪念的视频,视频中他们在满是灰尘的土坯房分享彼此的“黑历史”,在粉刷一新的重建房里一起玩闹、歌唱。不仅了解彼此的过去,也共同畅想过有对方的未来。
“离开家工作之后,真的很难得有朋友。虽然大家现在都在嘴硬,但估计半年之后,大家都会因为离开哭成泪人。”李昊说。
过上了“努力就有回报”的生活
几天前,少年们吃上了他们亲手种下的第一个蔬菜——樱桃萝卜。
从一颗种子再到餐桌上的一盘菜,他们花了两个月,感受到了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再具体一点,是何浩楠说的——过上了“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生活。
在这之前,他参加过两次节目,无数次试镜,在“被选择”的过程中迷茫着,也挣扎着,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努力得不到回报。”
但土地没有欺骗他。
种地的生活虽然辛苦,成果却是“直观”的:通了沟,淤塞的积水就会流通;播了种,绿色的麦苗就会生长;砌了砖,崭新的房屋就会出现。
这让他想起了节目组在拍摄前告诉他的那句话:相信土地的力量。
卓沅也有同感,他曾疑惑过:拿手指戳都戳不动的硬土地,柔弱的芽苗要如何破土而出?
直到一百天后,他看到一颗颗番茄种子变成幼苗,成片的绿色麦浪迎风舞动:“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一直往上生长,后来我想,或许万物都是从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在土地里,年纪最小的两位弟弟,生活于网络Z时代的陈少熙和王一珩看到了更加真实的世界——因为小麦就种在那里,看得见摸得着。
190天,142亩土地,5万斤小麦,从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计划带着土地教会他们的道理重新出发。
“参加节目之前,我非常犹豫自己想要什么,身边朋友和同学们的决定多多少少都影响着我。但现在,我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回去后,把没有坚持的事情继续完成。”赵小童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