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肾脏病离自己很远,其实它的发病率并不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为10.8%,近年来,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日前,肾内科专家、浙江省中山医院副院长、肾脏病学科带头人鲁科达在接受记者采访中透露,这几年,门诊患者类型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IgA肾病患者外,继发性肾病的比例逐年增多,如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增幅明显,还有以前比较少见的代谢性相关疾病,如肥胖相关性肾病也出现不少。
“作为医生,看着许多年轻患者因为生活不规律、体重、血糖、血压没控制好,病情复发,甚至发展到尿毒症,我感到非常痛心。”在3月9日世界肾脏病日到来之际,鲁科达呼吁,慢性肾病患者要加强自我管理,控制好血糖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爱吃零食和饮料
小学男生得了肥胖性肾病
杭州的初一学生小东(化名)是鲁科达接诊过最小的肾病患者,巅峰时刻他的体重达到了170多斤,这两年,病情反复令人担忧。
两年前,还在读小学的小东因为出现泡沫尿,被父母带到鲁科达副院长处就诊。一系列检查下来,小东的几个指标令人担忧:血肌酐超标,尿蛋白3个+,提示肾功能受损。最终肾穿刺活检确诊为肥胖相关性肾病。
了解生活习惯后,鲁科达得知小东日常除了三餐,零食不离嘴、饮料当水喝,这些坏习惯日积月累,埋下了疾病隐患。
“引起孩子肾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肥胖,治疗关键是控制体重。”鲁科达给小东开出了减肥处方,戒掉可乐,多喝水,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再结合抑制食欲的针剂和药物。
治疗三个月后,小东减重40多斤,尿蛋白明显好转,肌酐值也稳定了。
慢性肾病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坚持自我管理,才能长期保持病情稳定。这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貌似很难。
这两年,零食的诱惑,家长疏于管教,导致小东病情不稳定。今年春节,他跟着父母回了安徽老家,又管不住嘴,放开吃喝,体重蹭蹭蹭反弹了。
上周,小东再来复查,尿蛋白2个+、血肌酐异常……鲁科达再度告诫小东父母:“如果孩子的体重、饮食控制不好,病情反复,长此下去,成年后很可能发展到尿毒症,一定要重视!”
来源:视觉中国
应酬多血糖不稳
47岁老糖友确诊尿毒症
因为血糖没控制好,47岁的销售经理黄科(化名)走向了糖尿病肾病的终末期——尿毒症,未来只能靠血液透析维系生命。
黄科罹患糖尿病20多年,上周找到鲁科达副院长就诊时,自述整个人浮肿严重,小便也解不出,容易乏力疲劳。原本他以为是阳康后身体没恢复,观察了一个多月,血糖血压飙升,他才赶来复查。
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黄科的血肌酐达到了600μmoI/L 多,已处于尿毒症晚期,下一步需要血液净化治疗。
“这位患者工作应酬多,三餐不定,血糖没控制好,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鲁科达惋惜地说,很长一段时间,黄科的尿蛋白显著好转、肾功能稳定,如果他能继续保持,是不至于这么快发展到尿毒症的。
鲁科达副院长送出5个专家号
请扫码关注浙江大健康微信
发送关键词“肾病”报名
▼▼▼
鲁科达说,这两个患者的例子都说明肾病患者坚持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管得好和差,是可以改写疾病结局的。
他重点强调两方面的管理,一个是疾病治疗的管理,要规范合理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尿蛋白,尽量保持肾功能的稳定;第二是健康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均衡饮食、控制体重,戒烟忌酒,保持心情愉悦等。
中西医结合治肾病,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据悉,浙江省中山医院肾病科集肾脏病防治、康复为一体,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鲁科达副院长介绍:“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药介入治疗后,能发挥稳定血糖、延缓肾衰进程以及改善各种并发症的作用。”
针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肾脏病,中医药亦大有作为。记者了解到,很多老年的缺血性肾脏病患者,都是辗转多处求医无果,经鲁科达团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终见曙光,甚至逆转了肾功能。
此外,对于一些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制剂的肾病患者,中医药还能起到增加疗效,减轻西药毒副作用。
来源:视觉中国
义诊讲座预告:
3月9日是世界肾脏病日,为提升群众对肾脏疾病认知,浙江省中山医院将开展中山大讲堂科普活动,感兴趣的用户可自行前往浙江省中山医院莫干山路院区门诊5楼参与。
讲座时间:3月9日9:30-11:00
讲座主题:
1、《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 主讲人:徐梦丽主治中医师
2、《慢性肾脏病的康复管理》主讲人:潘伟力主治中医师
此外,中山医院肾病风湿科将于当日,开展全天义诊,免挂号费,免费测血压血糖及尿蛋白。鲁科达副院长也将送出5个专家号,请扫码关注浙江大健康微信号,发送关键词“肾病”进行报名。先到先得。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