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外语改为选考科目?专家这样建议

潮新闻 记者 季建荣 李沐子2023-03-04 11:20全网传播量2987
00:00
00:00

2023年全国两会时间开启,中、高考科目改革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议题之一。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推进全国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改革的建议》,建议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无独有偶,几天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建议将高考中外语科目的分值降至100分。

两位委员提出的英语科目改革建议,先后冲上微博热搜。对此,部分网友持支持态度:“哑巴英语真的没有意义”;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担忧,“不支持取消,英语是必备技能之一”“高中不学英语的话,大学碰见外文文献一脸懵”……

来源:微博截图

代表委员提议:降低英语分值、取消主科地位

庹庆明认为,现在高考模式中外语所占分值过高,耗费学生过多精力和时间,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外语对于很多人的实用价值也是有限的;同时不利于城乡教育公平,高考中外语分值越大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学生越不利;学生实际用在外语学习的时间远超出课时分配比例等问题。

在陈伟志看来,当下,虽然多地把调整的重点指向英语科目,不约而同地降低了其权重,但初中、高中课程改革对中考、高考英语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面对英语科目如今常见的“哑巴英语”“应试英语”等问题,陈伟志委员提出三点改革建议:将高考外语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中考英语实行等级考试;改进和优化中考、高考英语命题,侧重考查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曾于2022年9月23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

答复中称,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等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来源:视觉中国

专家观点:推进录取制度改革才是“破题良策”

对此,著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无论是“取消主科地位”还是“降低分值”,这些建议都属于中高考科目改革的范畴,解决“一刀切”“一个标准”学英语的问题,必须推进录取制度改革,打破按总分录取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报考学校、专业的课程成绩要求,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

熊丙奇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把高考英语分值降低为100分,这一建议其实早已有之,“在基础教育存在严重应试倾向的情况下,降低英语分值,其实起不到减轻学生学习英语‘负担’的作用,因为每一分都可能影响学生的高考总分排名。同样,提高某一科目的分值,也难以起到重视这一科目素养教育的作用,因为学生学习这一科目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应试’得高分。”

他认为,社会舆论对英语学习的质疑,主要在于所有学生学统一难度的英语,但学英语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很多学生花很多时间学英语,还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大学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用到英语的并不多。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基础教育的应试化。这很难通过降低分值来扭转这一问题。

同时,要解决“一刀切”、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学一样难度英语,以及英语教学中的“应试英语”问题,不能只在科目分值调整上做文章,更需要推进录取制度改革。具体而言,应给高校自主招生权,由每所大学自主确定各专业的招生要求,如有的专业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英语成绩,而有的专业则只要学生英语成绩合格即可。

“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报考学校、专业的要求,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学习不同难度的英语。由于学英语不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大学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教师和学生对待英语教学的态度也会发生转变,会从‘应试’转向重视语言的应用。”熊丙奇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浙江专升本英语不作为统一报考条件有何影响?听招办主任怎么说
潮评丨让艺考不再“易考”,杜绝“绝望的文盲”重演
别把艺考当“曲线高考”
上海取消今年体育中考了,浙江呢?
浙江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招生启动 哪些同学适合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