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妈妈去老家的菜市场档口买内衣,买好就直接塞进黑色塑料袋,那一路,跟做贼似地怕被发现,整个人都不自在;”
“第一次去内衣店,一进门,撞上了营业员阿姨犀利的目光,她从言语上的点评到硬推款式,不想再去第二次了;”
“被人看出来穿了内衣,也怕别人笑我,整个青春期都含胸驼背;”
……
“不好意思”“不舒服”,这些女孩子们记忆中的青春期画面,也曾是刘嫚婷记忆里的一角。
“你有没有被妈妈拍过背?被教育一通,走路要抬头挺胸!”一年多前的团队会议上,淘宝IFASHION公益项目“小小内衣计划”负责人90后姑娘刘嫚婷,不经意间提到的未成年女性内衣话题,一下子掀起了女同事们的回忆杀。
但,这些成长焦虑是10年、20年前的事了,现在是不是早就不一样了?
一组调查数据,狠狠推了我们一把
毕业后的刘嫚婷,一头扎入互联网行业。直到5年前,她进入阿里巴巴,专职做淘宝服饰行业整合营销。因为负责的是服饰行业,她格外关注女性需求。
“有一次,看了电视剧,看到妈妈给自己八九岁的女儿准备了一个小礼盒,里面放了少女内衣和青春期的小嘱咐。”那一刻,藏着青春期秘密的小礼物击中了刘嫚婷。
同是女性,青春期关于内衣、胸部发育的烦恼,各不相同。而这种苦恼和尴尬,大部分的女性都逃不开。
刘嫚婷聊起这个话题,身边的女同事们感同身受——在青春期时就是这样,许多女孩对发育知识一知半解,谈到内衣会感觉尴尬,连必备的女性用品名字也只有各种小心翼翼的代号,“小可爱”“小背心”。
刘嫚婷还记得读书时代有一个女生,发育以后常被评价和嘲笑,说她胸大,甚至一段时间情绪都不太好。“大家慢慢长大了,才逐渐对这些言语不在乎,但在当时伤害是极大的。”
十多年过去了,现状改变了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被忽略的真实需求。”项目组成员着手做了第一件事,面向一二线城市100位9-18岁的女孩妈妈进行了调研,“什么时候为女儿购置第一件内衣的”“未成年内衣和成人内衣有什么不同”……结果大大超出了大家的意料:超七成母亲没有完备的未成年内衣购买知识,但超八成女孩都是由母亲购买青春期的第一件内衣。
刘嫚婷发现,女孩们对穿内衣这件事的理解与看法,充满了困惑。“妈妈说,你还小,不用穿内衣”“妈妈给我买的内衣不合适,运动的时候就会很痛”“不敢问妈妈,所以内衣是自己买的,但是也不太会挑,到店里随便快速买一件就跑了”……
看着这些传回来的调研数据,一个事实在提醒着大家,现状并没有特别乐观。刘嫚婷继而想到了那些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的乡村未成年女性,“一组关于乡村未成年女性卫生情况的数字,又狠狠地推了我们一把。”
一份来自爱小丫公益基金会的报告数据显示,79%的留守女孩,几乎没上过生理卫生课。这意味着,上千万乡村青春期女孩,可能正因为不正确的内衣裤穿着习惯和发育生理观念受到伤害。
“我们找到了基金会、性教育专家和淘宝天猫上的少女内衣商家,就想着可以合力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2022年,刘嫚婷和同事组成了一个“小小内衣”计划公益项目组,并参加了市场部的公益创新比赛。
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阿里巴巴内部员工的关注,背后的服饰行业更是大力支持。有了启动资源,他们把目标放得更远了,“我们要把未成年内衣、发育这件事讲清楚,去影响更多的女性朋友。”
现在,有人教她们不要害羞
项目在推进中,项目组却发现,迈出的每一步,并不轻松。
在电商平台,搜索“少女内衣”,跳出的页面却混淆了“少女内衣”和“少女感内衣”,呈现比较混乱,也很少对“少女内衣”做更科学的阶段分类推荐。“这就导致了,女性消费者既找不到,也买不准。”
另外在淘宝“问大家”功能里,关于内衣的问题,近两成是妈妈关于买未成年女性内衣的提问。妈妈和女孩们还不知道,国家标委会已经发布未成年女性内衣三阶段规范(9-12岁一阶段、12-14岁二阶段、14-16岁三阶段),不少内衣商家已开发了针对发育期的分阶段内衣产品。
项目组和内衣行业的小二联系了搜索团队,想看看怎么在搜索导航的链路上做些改变。
几番讨论后,团队对淘宝的前台搜索侧导购进行了改造,按照国家标准,针对未成年女性胸部会经历的三个阶段推荐对应匹配的内衣,并提供内衣、发育相关的知识科普。同时,也对商家后台商品发布端做了优化调整,新增这三个阶段属性,并已推动5000个未成年女性内衣商品进行商品属性调整。
这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想告诉她们,不要害羞。”
2022年6月,炎炎夏日,刘嫚婷带着内衣科普讲师去了山西大宁县。从机场去学校,5个小时的路程,越靠近县城,刘嫚婷的心情也越发忐忑。
这是一场针对初一女学生的讲座,但场面有些太安静了。面对有些陌生又新奇的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课,女孩子们坐在下面一言不发,有的盯着屏幕,有的侧耳在听,有时候羞涩一笑。“几乎全场没有女生敢举手提问,线下的交流也很少。”但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到,女孩子们还是充满了好奇。
一开始,偏远地区学校,对这个“内衣计划”比较排斥,尤其是一些家长的态度更为敏感,会觉得学业为重,小孩子聊这些干什么。团队主动尝试沟通女校长,用各种数据和案例打动她们,争取到答复与支持。
“我们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到底能带来一点改变吗?”直到后来,有其他学校也找到他们,希望这样的项目能够进校园。
从去年6月开始,刘嫚婷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内衣商家一起为山西大宁县和河北怀安县,为652名女生带去了人生第一堂生理科普课。
帮助未成年女性度过青春尴尬期
一年时间里,刘嫚婷和她的“小小内衣计划”项目组,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会,并联动2.7万个淘宝天猫服饰内衣商家,为青春期生理教育落后的乡村地区女孩筹款110万元,为云南、山西、河北等地的80多所学校,12000多位乡村女孩捐赠未成年女性内衣及科普课程。
一场场去偏远地区跑讲座,显然能量有限,除了线下走访和捐赠,刘嫚婷和伙伴们还组织制作了青春期生理教育科普绘本。“我们邀请了一些医生和对应领域的专家,做成了一个科普绘本。我也从中学到很多新知识,例如,未成年女性的发育其实分了3个阶段,不同阶段穿的内衣是不同的,例如,在没有其他病症的情况之下,胸部一大一小是正常的、形状不同也是正常的。”
这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刘嫚婷希望分享给更多身处青春尴尬期的未成年女性,“因为知道越多,才会越自信,不会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陷入自卑。”
在整个过程中,这个公益小组,始终还有一名未曾退组的男孩子。他说,加入了这个项目之前,没想到女生原来会如此在意,也因为了解到女性的真实想法,更懂尊重与理解。
对这个项目组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社会认知层面的压力,对于青春期女性发育等话题依然敏感,很多合作的推进也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我们会一年一年持续做下去,让女孩远离这种青春期的羞耻情绪。”
小小内衣计划项目组希望可以通过健康舒适的未成年女性内衣捐赠和“小小内衣科普课”,为她们带去一份身为女孩就应有的自信与勇敢。
刘嫚婷常和团队一起复盘整个项目,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同一件事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不一样,“但可以告诉女孩子们,一些正确的青春期知识,帮助她们在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
刘嫚婷还想倾听更多妹妹们的心声,帮助她们疏解心中的那道坎。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毛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