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隔周三休、周末单休月末连休5天爆上热搜,为什么网友们不买账?

    潮新闻 记者 王彬2023-03-01 10:56全网传播量3543
    00:00
    00:00

    王彬.jpg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熊水龙拟提交提案,建议适时调整“双休日”,试点开展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的制度。即首周休息一天,次周休息三天。熊水龙表示:“这样做既保障了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提供了全年多个分布均衡的‘三天小长假’,还能助力分散休假、缓解旅游高峰压力”。

    随后,全国人大代表、宜宾学院油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魏琴建议每周实行单休日,每月末连休5天。魏琴表示,这样一来大家每月都有一个5天休息的小长假。这样调整之后,既没有增加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没有减少全年工作上班时间,还能方便大家促进旅游,有时间多回家看看。

    这两个建议,都在同一天,“爆”上了热搜第一。按理说,无论是哪个建议,都可以让大家一年多很多“三天小长假”,既能好好休息,又可以多回家看看,出门旅游放松,还有助于缓解旅游拥堵,刺激消费,一举多得,这“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对这些建议,广大网友们并没有拍手叫好,欣然接受。相反,他们并不买账:“看着花里胡哨的,不实际实用”、“想得挺美好,但实际践行大概率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容易走样。”

    网友们对这些建议不买账,持怀疑态度,也是有原因的。从现实角度看,如今已经刻进公众潜意识里的“双休”,实际上还存在一定的误解。我们现在说的双休,起源于国务院在199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也就是说,双休并不是针对所有企业的规定,只针对特定单位。而针对所有企业的规定,只有劳动法的两条,一条是“每天工作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另一条是“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发起过一个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能彻底实行双休的人占比约为11.9%,只能休一天的人占比36.9%,经常两天都休不了的人占了32.7%。这侧面反衬出的真实情况是,不少企业连“双休”都保证不了。而更残酷的现实是,还有很多企业连劳动法规定的这几条,都无法做到。基于此,又如何让人相信,这些“3天小长假”“5天小长假”,不是水月镜花,空中楼阁,能够真正照进现实?在很多公司双休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如果强行单休,大家也普遍担心,别搞到最后,连已经存在的双休也没了,“3天小长假”、“5天小长假”更是成了奢望。

    再者,单拎“3天小长假”、“5天小长假”来看,就算法律上能够通过,且会面向所有企业,但问题是这么多“小长假”在一年中如此密集存在,有几个企业能受得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如果企业落实不下去这些假期,而原定的全年休假总时间又没有改变,那岂不是又成了“调休”,这样和之前有何区别,改了个寂寞?委员和代表所期许的分散休假,缓解旅游高峰压力,也自然成了“一场空”。

    相比这两条建议,另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在舆论场却赢得了完全不同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将3天春节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加上一头一尾两个周末,取消调休制度,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天,让老百姓安定过年,过个团圆年。对此建议,网友们普遍表示支持,希望落地。我们应该统一这样一个共识:工作和休息的使命,都是为了使人快乐和幸福,最好不要让其成为用于实现“功利性目的”的工具。只要围绕着这一共识去提建议,就能提到民众心坎里去。

    落实八小时工作制、落实周末双休、落实法定节假日、取消节假日调休、适当增加法定节假日假期时间,尤其是春节假期……这些合情合理的民众呼声,也是民众心目中“小确幸”的事情,应该被委员和代表们听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马自达禁止停放?公共告示,还是严肃规范些好
    潮评丨网暴频发 社会亟需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潮评丨不能把参军考公政审和“就业歧视”划等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