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日子,气温变化较大,容易给各种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轮状病毒等提供袭扰人体的机会,再加上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欠完善极易中招。
近日,杭州各大医院儿科就诊量直线上升,门急诊和住院部排起长队。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主任陈玉燕告诉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湖滨、钱塘两院区儿科日门诊量合计超过1000,尤其儿科发热病人数快速攀升,仅钱塘院区儿科近日发热病人每天300-400人次,其中甲型流感病人居多,约占发热人数90%。
陈玉燕表示,本次来袭的甲型流感以反复高热为特点,伴畏寒、头晕、头痛、咽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部分患者伴有呕吐、腹泻、腹痛、咳嗽等症状,退热药口服退热效果较差。
鉴于目前流感进入小高峰状态,甲型流感的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陈玉燕建议家长要给孩子们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咳嗽礼仪,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旦感染发热,要及时就诊,居家时也要及时开窗通风,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
除使用西药外,中医药在缓解急性期症状和后期调养上也独具特色优势,可优先考虑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既可以较快退热,缩短病程,也可较快改善伴随症状,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并发症。
陈玉燕强调,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医生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开具处方,一人一方,不可盲目按网上的偏方抓药来吃。如果许多家长不放心,想要预防,可到医院来进行辨证,配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感茶饮,帮助孩子起到扶正祛邪作用,也可配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复方大青颗粒,还有荆防败毒散、银翘散等。
有些喂药困难的小朋友还可以采取中医外治的方法,如中药足浴——针对中等程度的发热,医院特别研制了中药足浴方,由一些芳香类中药组成,放在温水里给小朋友泡脚;也可以用穴位贴敷,针对咳嗽、喘息的小朋友,采用“止咳贴”或“中药粉剂”穴位贴敷的方法,将药物贴敷于患儿的相关穴位,通过穴位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止咳化痰的作用。针对高烧不退的小朋友,可采用耳尖放血疗法,使邪有出路。
陈玉燕表示,根据医院以往的经验,随着流感发病高峰期的过去,这批流感患儿会逐渐进入恢复期,但不少得过流感的小朋友却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出现乏力多汗、咳嗽迁延、怕冷、睡眠不安、食欲减退等症状。从中医角度分析,这其实是在流感病毒感染加学业压力双重打击下,孩子气阴两虚,痰湿久恋,可考虑选用省中医院的制剂咳平颗粒,也可根据辨证用生脉饮、沙参麦冬汤、桂枝汤、二陈汤等中医经典名方治疗,都能帮助孩子尽快度过流感恢复期,调整身体。
除中药调理,家庭调养和保健也十分重要。为此,浙江省中医院儿科的中医专家特别推荐三款药膳调理菜单,不光是流感,普通感冒的小朋友也能食用。
1、杏仁陈桔粥
原料:杏仁5克,陈皮3克,桔梗3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杏仁洗净去皮、尖及双仁心,捣碎,粳米淘净,陈皮、桔梗洗净,将杏仁、陈皮、桔梗、粳米共放入锅内加水煮成稀粥,加入冰糖烊化调味即成。
说明:杏仁止咳化痰,陈皮理气化痰,桔梗宣肺化痰,合粳米为粥,冰糖调味,适用于有咳嗽,咳痰不爽的小朋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当归猴头菇乳鸽煲
原料:当归9克,猴头菇30克,乳鸽1只,生姜10克,盐、酒、味精适量。
做法:当归洗净,猴头菇洗净后用温水泡半小时,乳鸽洗净,然后共放入砂锅内加生姜、酒、盐和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煮30-45分钟,待鸽肉熟烂时加味精调味即成,吃肉喝汤。
说明:猴头菇性平味甘,有补虚助消化作用,当归补血和络,乳鸽益气养血,生姜辛散解表,三者合用,主要适用于流感后遗留怕冷、胃口差的小朋友。
3、芪枣枸杞猪肉汤
原料:黄芪10克,大枣10枚,枸杞10克,生姜10克,精猪肉100克,盐适量。
做法:将精猪肉洗净切块,放入开水中略煮,取出过冷开水备用,将黄芪、枸杞洗净,红枣洗净去核,与猪肉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煮沸后煮约1小时,待肉将熟时,加入生姜煮1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而成。
说明:黄芪益气固表,枸杞补益肝肾,合大枣补脾和中,再加上生姜辛散透邪,主要适用于流感后遗留乏力、多汗的小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