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感冒初愈的王女士突然出现左侧耳朵听力下降、耳朵闷的症状,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耳朵要聋了,赶紧来到绍兴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接诊医生告诉她,她的症状是耳朵里“有水”导致的。
“耳朵里怎么会进水呢?我每次洗头洗澡都非常当心啊。”王女士很疑惑。
这并不是外面的水流进耳朵导致的——徐女士得的是分泌性中耳炎。
除了听力下降以外,比较典型的症状是耳朵里有“咕咚咕咚”“噼啪噼啪”的声音或是流水声,转头、打哈欠、活动的时候更明显,或是感觉听声音很远、听不清楚,耳朵像被套了一个罩子,耳朵痛等等。
这些症状都是中耳积液导致的。
为什么耳朵里面会有水?这就要从耳朵的结构开始讲起。耳朵可分成外耳,中耳和内耳。从外到内依次是外耳道、鼓膜、中耳和内耳。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部位就是在中耳。中耳有一个结构叫咽鼓管,连接耳朵与鼻子,一个开口在中耳,另一个开口在鼻子最深处(鼻咽部)。
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沟通鼻子与耳朵,使中耳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匹配,中耳的分泌物从咽鼓管排出,也能防止鼻子的液体进入鼓室。
但当咽鼓管堵塞或功能障碍时,中耳腔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小,中耳的黏膜分泌较多液体,就会出现中耳积液。
针对此类患者,医生会使用鼻喷药物以保持鼻腔通畅和咽鼓管功能正常,并用针头刺破鼓膜,抽取中耳的积液。抽完后,耳闷、听力下降的情况立刻会得到改善。
鼓膜穿刺前后
分泌性中耳炎四问
为什么耳朵不适,却要检查鼻子?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有关,因此治疗时,需要检查鼻咽部是否有异物导致咽鼓管堵塞,比如儿童肥大的腺样体,或是鼻咽部的肿瘤、淋巴组织增生等。尤其是慢性的、反复的分泌性中耳炎,需要首先排除鼻咽癌。
因此首次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一定要做鼻内镜、鼻咽部CT等检查,以排除鼻咽部的肿瘤。
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绍兴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提醒,要加强身体锻炼,防感冒;保持鼻腔通畅,有鼻炎需要积极治疗;小孩子,尤其是有牙齿突出、晚上睡觉打呼噜的小朋友,需要定时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有耳朵闷、听力下降、耳朵有响声等症状时及时就诊;如果做了鼓膜穿刺,注意不能让水流进耳朵。
患分泌性中耳炎会不会聋?
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听力下降,一般称为传导性聋,随着中耳积液消失、鼓膜修复后会逐渐好转。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治愈后还是听不清,就需要做听力检测、内听道磁共振等检查,确定是不是别的原因导致。
做鼓膜穿刺会影响听力吗?
正常情况下鼓膜会自行修复,只要保持耳道的正常、干燥,没有污水进入耳道,没有鼻炎,没有鼻咽部的新生物、鼻涕,一般情况下数日内鼓膜就会长好。如果没有其他的疾病,对听力并不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