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采茶季,坐拥“浙江十大名茶”称号的开化龙顶茶,是开化农业支柱产业,承载了当地众多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但近几年,开化茶产业的发展面临了产业链不全、口味单一等瓶颈。
于是乎,龙顶振兴再次被当地党委政府部门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将开化龙顶茶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富民产业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了很多开化人关心的话题。
政府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推动龙顶振兴
趁着最近天气晴朗,开化县农业特色产业中心副主任方辉韩多次调研茶企。
龙顶茶是开化农业名副其实的“金名片”,自1985年6月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以来,龙顶茶又斩获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中国驰名商标”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10余项,品牌价值达31.71亿元。截至目前,开化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39家,全产业链从业人员5万余人,底子不可谓不厚。
但是,从业人员多,并不一定代表产业发展质量高。这几年,开化相关部门梳理出的开化龙顶茶面临的难题,包括领军企业少、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包装参差不齐、高档茶饮品牌少等。据悉,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开化龙顶春茶的产量同比还略有下降。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让这片“绿叶子”更好地带动当地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了一道新思考题。
“龙顶兴则开化农业兴,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茶产业振兴至关重要。”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几年,随着文旅休闲产业的发展,龙顶茶越来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抓手。
产业兴则农民富。为全力推进龙顶振兴,建立“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去年以来,开化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等出台了不少举措、想了不少办法,并在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上予以倾斜。
记者看到,仅去年,开化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等文件措施,并高规格举办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推动茶产业提质升级。
其中,《开化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涵盖“聚焦茶园质量提升”“聚焦加工水平提升”“聚焦茶叶品质提升”“聚焦龙顶文化提升”“聚焦品牌价值提升”五大提升工程的22条举措。这些举措,不仅指出要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创建、鼓励茶企设备更新和规模化生产,引导茶叶主体整合做强,还着重强调要从软实力、软文化推动茶叶发展提升,鼓励开展各类茶叶技艺比拼和茶文化活动,对新获得茶艺师、评茶员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员予以奖励。
“不能固守老本,必须谋划升级。”面对制约开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弱项,开化县委主要负责人曾在调研中强调,要让本地优质品种升级,加快引进适合开化的茶品种,进一步提高龙顶茶整体品质;要让茶叶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高质量就业体系中“含金量”升级,通过科技赋能、抱团发展倒逼产业集聚,“茶叶+”“+茶叶”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实现开化龙顶茶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集聚产业发展人才,近年来,他们还积极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利用校地合作的人才优势,深入开展开化典型产区茶叶品质化学差异性研究,助推特色产品打造。
作为衢州市人大代表,在刚刚闭幕的衢州市两会上,方辉韩提出《推进开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十分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从政策扶持、要素保障方面为开化茶产业发展鼓呼。
在龙顶振兴新目标指引下,今年,开化提出要聚焦龙顶茶产业全链条发展,力争新增绿色茶园3000亩,完成茶园宜机化改造2000亩,让茶叶全行业产值达30亿元,其中,龙顶茶产值要突破17亿元。
产业提档升级,需要从业者共同努力
龙顶要想振兴,带动一方富裕和乡村振兴,光靠政府部门的努力显然不够,还需要茶叶生产者、加工方、销售方、茶农等全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事实上,我们看到,党委、政府部门及乡镇努力背后,不少企业、茶农也积极行动起来。
“今年周边村庄的采茶工都落实好了?”“采茶机设备已经维修了一遍?”连日来,走进开化县茶叶大镇池淮镇,鸟语花香,满眼新绿,到处散发着春的气息。绿油油的茶山上,又看到了不少茶农忙碌的身影,他们在做着春茶采摘的提前准备,并对相关事项进行未雨绸缪。
“和安吉白茶相比,我们开化龙顶这几年的发展还是不够快,要加大茶产业人才培养,通过师徒制、分级分类等形式,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加快培养出一批‘茶二代’、新茶农。”
“加快浓厚县内茶文化氛围,依托县政协茶文化研究会等抓手,延伸茶产业链条,打造茶文化产业,让茶文化带动龙顶振兴。”
“树立大品牌理念,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加大龙顶茶推介力度,让龙顶茶飘香四海。”
……
日前,一场名为“路口问茶”的座谈活动,在开化县益龙芳龙顶茶文化园举行,并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茶人们参加。大家群策群力,对当地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体系不科学、加工技术提升难、品牌不够响亮等问题问诊把脉、支招献策。
源头好水育好茶。在益龙芳等茶企的带动下,这几年,茶王争霸赛、斗茶赛、龙顶茶品鉴会等各种活动逐渐丰富起来,一些体量小、规模弱作坊式企业,变各自为战为抱团发展。
“目前,池淮镇辖区内的滩头、横龙、寺坞、篁岸等7个村子为主体,组建‘金叶子共富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品牌共塑。”方辉韩说,这些做法,有利于当地龙顶茶企业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带动产、供、销产业链上下游的老百姓增收。
春茶开采前,针对商标管理不规范、包装不一、品质不一等历史遗留问题,一些企业积极响应,通过开化农业农村部门开化数字化应用,主动开展茶园证登记、包装申领、商标授权、防伪标贴申领在线报备机制。
开化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龙顶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1月,开化县人社局联合该县视窗职业培训学校举办为期5天的“直播带茶”培训班,就吸引了县内多家茶企的20多名销售骨干前来学习。
“线上点好茶 ,直播不仅可以推广了我们的好茶叶,也可以直观展示我们开化好山好水。”曾参与直播的茶农王金涛说,这两年,开化举办“云上龙顶”直播季活动,得到了广大茶企的积极响应,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到开化游玩。可以说,多维度宣传开化龙顶、多方面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开化茶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已成为开化茶人的共识。
这几年,在开化党委政府和茶企、茶农共同努力下,类似“擦亮”品牌故事的案例还有不少。
“这几年,我们依托‘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在开化龙顶高端茶开发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开化县两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我们根据上海、杭州等地客户的喜好,开发了新产品,预计每公斤价格可以卖到四五千元。”开化茶农李群勇表示,小小“绿叶子”,是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靠山。龙顶振兴,除了政府给力,也离不开广大茶农、经销商等产业链全体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接下去,他们将依托龙顶品牌提升需求,推陈出新、抱团发展的方式,结合开化生态休闲旅游,不断破解茶企小而散等难题,积极开发高端茶、新口味茶,增强龙顶茶文化品牌的推广力、辨识度,让开化龙顶走入更大的市场。
新一季春茶采摘在即,龙顶振兴,会是一场政府部门政策扶持引导和企业创新求变的“双向奔赴”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