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初心 忠于本心 她的名字叫“老师”

潮新闻·浙江日报 通讯员 张晶晶2023-02-28 13:03全网传播量6368
00:00
00:00

在越城区灵芝街道的鲁迅小学文源校区里,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女老师,她已经在小学教育的热土上默默耕耘了20余年,她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芳华书写最美的育人之歌,她就是鲁迅小学一年级年段长孙洁慧。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小学老师,孙洁慧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指导学生在全省作文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中发表习作五十余篇。除了做好年段长职责外,她长期担任班主任,曾获绍兴市实验学校“五星级班主任”,越城区“家长满意教师”称号,所带班级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越城区先进班级。

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一个勤勤恳恳的一线班主任。在她身上,没有什么光辉灿烂的事迹,没有什么耀眼夺目的荣誉,有的只是一颗衷于教学的初心,一颗善待学生的本心,一份敬业爱岗的热忱。因为这份热爱,她甘于二十几年如一日,默默于讲台,不追名,不求利,成为无数寂寂无名中的一员。

她喜欢讲台

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是立足之本。孙洁慧将讲台作为自己的阵地,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耕耘于这一方属于她和孩子们的方寸之地。她认为,教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而教学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她喜欢上课,也热爱讲台。认真准备好每一堂家常课,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多年来,她一直有着“三遍式”备课的习惯——寒暑假预备一遍,课前准备一遍,课后反思一遍。多年来,虽然教材内容早已烂熟于胸,但她一直努力追求突破自己的家常课,让每一堂课都能有那么一点亮色,“新壶装老酒”,初心终不变。

因着这一份执着,她会在上《草船借箭》之前,带着学生读一整个月的《三国演义》,去深入了解周瑜和诸葛亮;她会在上完《祖父的园子》之后,让孩子们观看电影《黄金时代》中有关萧红的片段,将作者的完整人生际遇和课文美好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更全面解读表达的情感;她会在习作课的时候,把螃蟹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描写;她会在每周的古文课中给孩子们讲李白的浪漫,讲杜甫的艰辛,讲辛弃疾的英武豪气。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次在讲台上的娓娓道来,都是一段精彩的演绎。所以,她的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除了获取知识之外,更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幽默的孙老师”是学生对她的一致评价。

 她喜欢学生

教师,是一个需要有爱,能够包容的职业。工作至今,孙洁慧已经带出了许多届的毕业生,而这些毕业的孩子都慢慢和她从师生变成了她的朋友,她的妹妹,她的孩子。从叫她“孙老师”,变成了叫她“孙大大”“孙姐姐”,再后来毕业的孩子,见面就叫她“孙妈妈”了。每到年节、生日,总是许多学生发来信息,送上祝福,回到母校看望她的学生更是一茬接一茬。而这一切学生的感恩,都是因为曾经的岁月中,她一直用心呵护,关爱着孩子们。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寄宿班班主任,寄宿的孩子一天24小时在校,缺少父母的陪伴,缺乏心灵的沟通,班主任老师就是他们情感最大的寄托。她会隔三差五找学生逐个聊天,她会在学生生日的时候送上小礼物,她会在班级取得荣誉的时候请大家吃西瓜、喝奶茶,她会定期给进步的学生准备奖品,她做过许多自己早已遗忘的事,但孩子们却一直记得。她说,她是老师,也是妈妈,假如这些是自己的孩子,那做这一切不是再应当不过吗?本着这样一份爱生如子的心,她时而夸奖,时而责备,时而鼓励,时而批评,她会心疼他们,也会为他们骄傲。而这所有,都是源于喜爱。

你是我遇见的最好的老师

老师和学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双向奔赴。孙洁慧给自己定了这样的育人目标: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不求人人都优秀,但求个个有优点。

小尼是个男孩子,转学来的时候是四年级,学习一般,好动易怒,刚开始那段时间,常常与班里的孩子发生摩擦。后来了解到,小尼父母离异,父亲的离开对他触动很大。于是,作为班主任的孙洁慧便经常找小尼帮忙,让他成为了办公室里的小秘书,帮老师搬个本子,送个书,数个试卷,传个口信,生活忙碌又充实。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慢慢变成了一种让人骄傲的自信,戾气被磨平,人也变得和善。后来,小尼迷上了街舞,胖胖的身材扭动起来遭到了同学的嘲笑,她坚定地支持小尼继续学跳舞,并在班队活动中勇敢演出,同时引导学生欣赏他人优点,给予肯定与认同,号召大家为他一起加油鼓劲。这一学,小尼坚持了八年,如今的他已经是大一的学生,参加了许多场街舞比赛,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怯懦,变得自信又阳光。毕业后,小尼来看望了她好几次,一直反复说,“孙老师,你是我遇见的最好的老师”。还有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制作了一面“最美班主任”锦旗,作业毕业礼物送给她。

她经营出一个最美家庭

作为一名警嫂,孙洁慧已经和丈夫周雪峰一起走过了17年。丈夫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值班、加班是常态。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丈夫常常一出差就是一个多月不回家;疫情期间,丈夫几乎没有休息天。家庭琐事,孩子教育,照顾老人,都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但她从无怨言,处处体谅。夫妻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女儿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教育孩子学会爱,懂得爱,在生活中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在生活中,从小就培养女儿的独立自理能力,夫妻俩处处以身作则,创造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洗衣、打扫、下厨,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女儿样样拿得起手。在学习上,夫妻俩也毫不放松,女儿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优秀,曾被评为“越城区书香少年”“绍兴市优秀少先队员”。

同时,为了培养全面的人才,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注重兴趣的培养,艺术的熏陶,女儿多才多艺,曾获“越城区演讲比赛一等奖”“越城区阅读竞赛一等奖”“读书征文一等奖”,被评为“绍兴市十佳小主持人”“歌咏比赛金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