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夜里已经出门捕鱼了,就是你要的鲈鱼和刀鱼,最后一天,不一定捕得到。”
昨晚,杭州七堡杨公村渔嫂王大姐劝退了一位老客,“你7月1日开渔再来吧,那时候鱼多,价格也便宜。”
今天是2月28日,钱塘江一年一度季节性禁渔前的最后一天。
早晨8点,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在村里农贸市场的水产摊位见到了王大姐。
鲻鱼
大姐坦言,“今年钱塘江里鱼特别少,最近捕来捕去就一点鲻鱼,1斤多的鲈鱼要买100块一斤,2两刀鱼要卖两三百块一斤呢。”
由于去年的持续干旱,最近潮水又小,钱塘江上鱼比往年要少,汽油价格又涨,今年很多渔民干脆就不去捕鱼了。
杨公村有32条船32个渔民,最近,每天去江湖上捕鱼的只有五六条船。
今年江上鱼少?渔船码头鱼市现场直击
“鲈鱼95元一斤,最后一天了,本来卖100块的。”
鲈鱼
“鲻鱼35元一斤,白条40元一斤,都是1斤多的大鱼。”
鲻鱼 白条
今年65周岁的方师傅是钱塘江渔民,他在杨公村有个自产自销的江鲜贩卖摊位。
方师傅摊位
钱塘江最后一网,全场最大的鱼,就是方师傅夜里刚捕的螺蛳青,足足20斤,18元一斤。
螺蛳青
夜里,方师傅去钱塘江里捕了五六十斤鱼来卖。
他说,“今年小年,钱塘江上鱼特别少,去年多的时候,我一天有100斤好捕。”
根据杭州市的规定,钱塘江渔民65岁强制退休,方师傅今年是最后一年捕鱼了。
根据杭州市农业农村部门的统计,现在渔船和渔民每年只减不增;大部分钱塘江渔民的年纪在50岁以上,最年轻的,也已经40多岁了。
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禁渔最有效,但也要考虑渔民生计
钱塘江实行季节性禁渔,是从2019年3月1日开始的,直至今日已5年。
去年3月1日起,浙江的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京杭大运河、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流域首次统一禁渔,其中苕溪、京杭大运河为全年禁渔。
禁渔,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比如,如今在钱塘江已难觅踪迹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松江鲈鱼,还有瓯江流域的神秘土著物种——鼋。
瓯江鼋
最有效的禁渔方式,应该是和长江一样,实施全面禁渔,但出于对沿线渔民生计的考虑,以钱塘江为首的六大流域实施的是季节性禁渔。
近年来,浙江一直在控制渔船的数量。
以杭州为例,目前有渔民1500多人,渔船900多艘,这个数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杭州各区县农业部门负责核发的船员证,也已经多年未新增;同时,杭州渔民也实行了年满65周岁,强制淘汰的机制。
比如,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今天所在的杨公村,去年就有4位渔民年满65周岁和渔船一起退了休。
多个数据表明,禁渔之后土著鱼类资源量明显恢复
禁渔可以明显提高土著鱼类资源量。
那么,八大流域禁渔,特别是浙江第一大流域钱塘江的禁渔效果如何?
日前,浙江省淡水水产所通过比较分析2018年和2022年主要内陆水系渔业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合理评估。
根据调查期间鱼探仪分析显示,2018年钱塘江富阳江段鱼类总尾数约为242万尾、资源量约为96.9吨,2022年同江段鱼类总尾数约为405万尾、资源量约为138吨。
捕捞统计分析显示,多数土著鱼类的捕捞量在总捕捞量中的占比均有所增加,钱塘江兰溪江段蒙古鲌、银鮈和大眼华鳊的捕捞量占比分别由禁渔前的2.02%、4.22%、1.37%增加到禁渔后的4.18%、6.09%、4.18%。
松江鲈鱼
去年,我省还在钱塘江富阳段增殖放流了土著鱼种松江鲈鱼。
禁渔对洄游性鱼类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其资源量有所增加。
刀鲚(刀鱼)在钱塘江兰溪-闻堰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比和重量比都显著增加,数量比从禁渔前的4.4%增加到禁渔后的13.73%,重量比从禁渔前的1.26%增加到禁渔后的2.18%。
同时,中国花鲈在钱塘江桐庐江段渔获物中的重量比从禁渔前的8.66%增加到禁渔后的12.28%,资源量恢复较快。
增殖放流见效,主要经济鱼类捕捞量明显增加
跑三农这些年,渔业部门经常这样对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说:“你们买到的江鲜,其实是我们增殖放流的鱼苗,我们放下去,他们(渔民)捞起来,然后被你们吃掉了。”
增殖放流这件事是有考核指标的,以杭州为例,省里对杭州的要求是每年的增殖放流数量不能低于6000万尾,而实际杭州每年增殖放流的数量是1亿尾,数量最多的,就是我们做红烧鱼头吃的鲢鱼。
省淡水所对比了2018年和2022年7月~10月单船月均捕捞量,多数江段的单船月均捕捞量均较禁渔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兰溪江段增加234.41kg/船,同比增加60%;分水江段增加47.39kg/船,增幅17.81%。
2022年钱塘江衢州段、兰溪江段、分水段和富阳江段的细鳞斜颌鲴、鲢、似鳊等经济鱼类年均捕捞规格均大于2018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