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州市公布了2022年“湖州乡村工匠”遴选结果,湖州双林云鹤绫绢有限公司负责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郑小华作为乡村手艺人才类的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成功入选,成为了首批入选的“湖州乡村工匠”。
花者为绫,素者为绢。绫绢,居于中国传统丝绸纺织品首位,被誉为“东方丝织工艺之花”。双林绫绢传统织造技艺,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17岁的郑小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毅然决然投身于绫绢的织造,进入双林绫绢厂工作。当时,双林绫绢厂生产的“仿古绢”先后走进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克利夫兰博物馆、华盛顿博物馆等,成为博物馆修复古旧书画、丝绸文物的材料。但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绫绢的产量和销售额连年萎缩,当地绫绢厂纷纷倒闭,双林绫绢厂也难以幸免。
为了继续传承绫绢技艺,郑小华借钱买下双林绫绢厂的老厂房和技术资料,成立云鹤双林绫绢有限公司。之后,郑小华到处走访老手艺人,向他们请教,重拾绫绢传统织造技艺,使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重放光彩。
“我们通过挖掘绫绢传统织造技艺,组建团队研制了古花绫、古耿绢等,推出仿宋、仿明清等一系列仿古绢,专门用于博物馆修补古旧字画和丝绸文物,全球95%左右的博物馆都是我们的客户。”郑小华说。多年来,通过挖掘传统手工艺,郑小华和团队研制了古花绫、古耿绢,以及故宫专用耿绢,用于制作故宫藏画,该产品已达到明清时期的绫绢效果,对我国修补古旧字画和修复丝绸文物的保护作出巨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双林绫绢先后三次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国之宝”荣誉称号,也多次获奖,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北京冬奥会,双林绫绢再次被选为获奖证书用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不能止步于此。”2014年,郑小华的女儿郑依霏正式从父辈手中接力,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互联网结合文创,为传统行业注入新时代力量。流传数千年,双林绫绢身上,既有老底子的传承守业,也有与时俱进的审美创新。
如今,与郑小华一样坚守传承的乡贤不再彷徨,双林绫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了。曾经的绢可代纸作画泼墨,绫则用作装裱书画。现在的绫绢还可以制作戏剧服装、台灯、屏风、风筝、绢花等工艺美术品,从书案走向了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这项逐渐陨落的千年传统工艺再次大放光彩。
近年来,双林高度重视绫绢传统织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从生产到工艺制品,从绫绢老师傅再到绫绢产品的推荐者,双林镇乡贤们在全力做好“打响牌子与做强企业、政府推动与企业互动、创新转型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双林绫绢借助现代文化创意,走向百姓日常生活,使这项千年传统工艺焕发新的光彩。